一定與你們同行

六月圍城,幾百萬人次的和平遊行,汗濕透了,聲喊啞了,撼不動跋扈專橫的政權。

成千上萬的評論和報導,涙流乾了,心破碎了,改不了僵化獨斷的制度
失去了的生命,也喚不醒麻木不仁的當權者,回應人民的訴求。

7.1衝擊,是在絕望下向專橫政權的最终抗議,用牢獄之苦換來的塗鴉,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對制度暴力的有力控訴;孩子們的哭訴,是用血淚、生命換來的話語權;確實沒有暴徒,只有暴政。

記得6.12 那天,去集會。人太多,留在添馬公園,剛在物資補給站旁,學生立即遞上口罩,說要好好保護自己。三時多,氣氛非常緊張,年輕人髙叫下面打仗了,烽火台傳來訊息,長雨傘、眼罩、生理鹽水,急救藥品....學生組成人鏈,傳送物資,眼前都是俊朗、善良、純真、心焦的年輕人,景象感人,我的眼淚卻不斷流,心很痛:「打什麼仗?全是去送打送死、止血止痛的保護性物品。單在公園邊站崗閒聊的一列警察,全身穿皮革,鑲滿金屬釘,對比實在太強烈。」誰才會用暴力?

音樂人藍奕邦的創作歌曲<六月>,聽過看過的無不動容,澘然淚下。影片上,猙獰的權貴,惡氣騰騰的在毒罵,為尊貴殿堂痛心;惶恐而堅定的孩子們,卻要為維護信念、公義而犧牲生命、前途。

孩子們,一定與你們同行。
 2019.7.11

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

這幾年,組合了三間小學,二十多位教師,開展了中文科的學習支援,經歷了共同備課、觀課及回饋的完整歷程。因連續跟進三年,也談談專業學習社群如何成長

最初,教師們都很努力去尋找方法及活動,以符合流行的「創新」學習。例如,為展示有實踐自主學習,都想法植入有規範的學習形式,如預習工作紙、自訂目標、自評互評等等;在討論過程中,漸漸發現這些形式原來與學習目標無相關,又不見得能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更不能誘發其內在動機,起自我探索追求知識的作用。

之後,我們擱下這些框架,及教科書的束縛,也卸下了強迫學生用指定文法語句的包袱;回歸基本,好好探討整個單元如何學得有效。討論變得熱烈,從學什麼、如何提升動機,輸入學習材料的質量,如何剪裁整理,學習策略應如何鋪排,何時讓展示學習成果,期望有什麼產出?

課堂活起來,學生都喜歡上課,搶著參與學習活動,主動作文,不視為苦事,寫得又好又多,互相傳閱學習。

做教學回饋時,我們有共同的專業語言,很容易就掌握什麼學習內容或能力和何教或學(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的道理,而教學設計更要符合學生的能力及特牲

常認為,共同備課的作用,不是備一堂理想完美,可供評比的優異示範課,而是參與老師專業能量、信心、信念的持續提升。
 2019.6.27


自主學習沒一套統一策略

過往四年,在教育大學,參與了卓越教學發展中心的一個項目,連續三年,組合了三、四所小學,以自主學習為主題,在中文科如何推行,我訂下的目標,不是只透過備課,而設計一節自主學習的好課,更重要是建立一個學習社群,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量,包括知識及策略,知所為而為。

以下是小總結:

(一)自主學習沒一套統一策略

學校的關注事項,多不是盤點(stock take) 學校情況而訂立的,多是為回應教改或外評,例如早期的四個關鍵項目、提問策略、合作學習、以至較後期的如何照顧個別差異、自主學習、電子教學,到STEM等等,不是自發,也就沒有擁有權(ownership) ,只想要推行餐單(menu),依樣畫葫蘆。當支援者沒有對有效教學及課堂效能有通盤的理解,也就只能因應要求,提供所謂具體做法,例如推合作學習,就要有「高中中低能力分組,分配角色,抽韱答問,think pair share……」等形式,也不理會所學的內容,是否應要有較多教師輸入,澄清學習上的難點;為了回應所謂缺高階提問,就課課也機械式的應用Bloom's Taxonomy 的目標分類,堂堂也設計綜合、評鑑、解難、以至創造性題目,那就本來學一篇談母愛的文章、也設計突屹的高階題,學習目標與強推的策略也就不匹配(align)

這些早期出現的錯配策略並沒有從中好好總結經驗。我們又在後期盛行的潮流中重蹈覆轍。所以在照顧學習差異上又全部用高、中、低工作紙,推行自主學習又以為一定要有預習工作紙、自訂自標、自擬題目、自我反思、自評互評等項目,又機械性的要求學生填表。這些做法,很多時都勞而小功。

要摒棄推行自主學習的餐單,從備好一單元課為首要任務,花時間討論學習目標是否恰當,如何提升學習動機、如何輸入豐富的學習材料、使學習更生活化生動化,何時要透過提問引導學生,需否讓學生展示機會,學生有否互相學習,及選擇學習任務等等。

在這個基礎上,才探究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多些學生自我承擔學習的責任,如有否需要課前準備、課後鞏固?資訊科技如影片如何應用?

(二)卸下一定要教甚麼的包袱

這個學習社群都是中文科教師,很努力想教「五感、擬人法、步移法、側面描寫」等等,好像不在一課內不「教懂」這些法是不稱職,也就要求學生作文的每一段,依教師設計的框架填文。其實,教師都認為學生最好肯寫、能寫,自動寫,既然如此,我們的設計,應要令他們很想寫,不是填。況且要教的文法由小學教到中學,為甚麼一定要機械式的教?我沒篇幅在這裏描述我們的教學設計及課堂上的學習,但社群內的三所學校,十五、六位教師,都非常興奮,說從沒見過學生如此樂意作文,和寫那麼多字。教師都覺得太低估學生對他們不能有太低期望。

至於專業學習社群的成長,另篇再述。
                                          (課堂教學效能探究之四)
 2019.6.24


厚顏無恥 跋扈專橫

星期日百萬人頂住酷日,上街遊行反惡法,民意清晰可聞,動人。

翌日,特首說遊行人數非常之多,無可爭議,不過以前也見過,言下之意,是so what, 沒什麼大不了。話鋒一轉,又說有團體支持,有正反意見,不驗證,不看質素,若無其事;管治精英,竟淪落至此種分析思維,痛心。

不但不守承諾辭職,竟說成是要靠她才能帶領管治團體,又吹噓在推動經濟、創科的努力,更念念不忘譴責法官抗惡法,不自省、不反思,厚顏無恥,莫此為甚。

不去理解不斷被政權欺壓,鬱結的年輕人的心情,漠視他們為爭民主公義而犠牲,背後的原因,卻在等待他們耐不住壓抑的燥動行為,就驅動武力,惡形惡相,追究到底;很多市民,看到年輕人手無寸鐵,個子小小,不懼拷打,衝衝衝,心真的很痛。

政權卻像執到寶,一絲蔑笑,開動一切機器,譴責暴力,目的是轉移視線、混淆視聽。其實特首一早已說溜了嘴,說紀律部隊全都支持她,即表示不怕市民群眾,鎮壓的武力在我手上。真不明白香港的主流教育制度怎會教出這種靠軍警的思維。

在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面對八分一人口上街抗議,政府肯定引咎辭職,只有這個沒經普選,缺認受性,卻權慾薰心的政權,才如此跋扈專橫。


寫此文,出現的竟是源源不絕的負面四字詞語。
2019.6.13




6月9日上街去

張鋭輝寫三十年前的往事,對抗遺忘,勾起我的回憶。

1989520,響應呼籲,到港大接載同學,只能坐四人的破舊小車,擠上了六、七人,堅定默言,在暴風狂雨下,趕往維園抗議,前後走了三轉,才加入集會,大雨滂沱,涙水汗水混在其中,簌簌而下;五萬市民悲憤莫名,緊握拳頭,狂呼「李鵬下台」,響徹雲霄,此情此景,歷歷在目。

怎也無法原諒以軍隊驅動坦克,用機鎗火砲,鎮壓和平集會,視人民生命如草芥的獨裁政權。

三十年來,六四的一夜,都在維園悼念從不間斷,未能忘懷,也是控訴。

幼時家貧,父為漁市場工人,一家八口,塞縮在板間房內,生活艱苦,還左拼右湊,接濟鄉間更苦的親友,感透了人民的苦難,種下追求民主的烙印。

79年開放,已為人師,十年間,走遍神州大地,尋文化瑰寶,嘗人民疾苦,是心底的愛,不是忽然、諛媚、親權貴的「愛」。

鎗聲震碎了愛。自此,踏上了荊棘滿途的民主路。

儘管路不好走,崎嶇不平,仍堅持和平理性,民主回歸。

確實是太天真,相信一國兩制,原來人大隨時釋法,政權肆意檢控,把持異見的關入牢中。
更甚的,威權政府的官員、代言人、巧言令色、謊言惑眾,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立送中惡法,就是要人人自危,活在無聲的國度中。

69日,上街去。
 201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