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觀課

一直做教師培訓的工作,特別著重教師課堂上的表現,及學生的學習效能。無論課程文件如何美麗,教材如何豐富,不進入課室,無從得知學與教的效果。

與校長們談培訓需要,都認為「教」如何觀課重要。有些直認自己及學科領導進入課堂也不懂如何給建議和回饋,總是感覺課堂沉悶,學生應可學得更多更好。

「教」觀課,其實不是辦講座,談「一堂好課」有什麼準則,更不是如何設計觀課評核表,而是培訓教學領導、學科主任透過觀課回饋以協助教師提升教學效果。

這類回饋,是要在教師的教學習性上改善,回饋要有針對性、具體和清的,

例如:認為提問太少、太多低階問題,便要能多擬一串層遞式問題;認為教師太依課本或powerpoint講解,很沉悶,學生都不參與學習時,就要建議如何把某教學環節轉成學生活動,要增加哪些閱讀材料,討論項目,及如何調動內容,把硬知識定義放在後面,先從例子說起等等;這樣,教師就自然心悅誠服,在他們的基礎上改進。

不過,對教學領導的專業要求卻是最高的,要有豐厚觀課經驗,什麼內容用哪種教學策略,哪些課題可交學生探索討論,學習目標是否恰當,大部份學生是否參與有效的學習。

進行這類培訓,要較長時間,從實踐中學習,要有共同觀課經歷,一起討論,教學領導才堅實。

近來,常有學校「開放」課堂,作觀摩分享,是很好的行為,但是否「好課」,及如何變成是有質素的「學習」,更重要。
2014.11.30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

教得好、學得到

一直認為,進入課堂觀課,才真正掌握教學是否有效。

「教得好,學得到」是簡單而明確的要求。

「教得好」是指教師個人的條件,表情、聲線、節奏、態度、溝通技巧,以至學養等等;及如何恰當應用教學策略,無論是講解、示範、提問、討論、做實驗,使學生理解概念及達至預期能力。

「學得到」是指學生在課堂上有參與學習,達至恰當預設的目標,包括量和質,學習「含金量」就是有足夠豐富的學習內容,「質」是學得到時的滿足。觀課也很容易看出目標的恰當性,達至度,以至學習上的差異程度。

「教得好,學得到」是相伴的。有教師說話清晰風趣,對知識內容滾瓜爛熟,常侃侃而談,自我感覺良好,只認為學生跟不上,是疏忽了學得到的重要;有時又因常面對較弱學生,而對他們沒期望要求,是錯誤降低學得到的層次水平。

透過觀課而培育教師,循上述兩個概念,較能令教師在他們的教學觀念及策略上進步。

不過,現在「自主學習」之風凛烈,尤其是仿國內「還課堂給孩子式」的課堂上大、小展示課前預習,大量形式上的「強帶弱」分組討論,標準化的導學案及工作紙,已較難從單一課堂上「教得好、學得到」的原則協助教師進步。

要學生「自主」學習,而又會出現我們過往教學上的預期目標,尤其是測考成績,就要一整套的看學生動機,系统的導學案設計,如何點撥預期及偶發的難點,自主的學習內容與評核的關係等等,不是單單擁抱「自主」、「學生為本」這麼浪漫。
2014.11.16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

國內的自主學習

到杭州參加研討會,順訪一初中,觀課及交流。

浙江省特別重視教育,經費相對多,名人輩出。所訪學校規模雖屬中等,硬件設施設備齊全,學習氣氛濃烈,學生都想考上著名高中。

學校年前引入師範大學支援,都用上了「還課堂給孩子」概念下的「自主學習」,即學生們要按「導學案」作課前預習、在課堂內展示所學,分組表達成果及意見,教師只作點撥等。

我們觀了二、三十節各學科的中一、二課,百分之八十都用上述模式,英語課有點例外,是以母語學第二語言的摹仿操演式,且師資不濟,不詳述了。

學生的學習習慣已養成,組長或小老師都具信心,表達暢順,同學們都主動交鋒,有問有答,令人讚賞,不過高參與的多是同幾位出色學生;大部份課堂都不能完成學案要求,花了不少時間在前半部,這不一定是不恰當,只要在學習過程中,有實質效果就可,不過從觀課所見,教師的點撥總結功力仍極重要。

這所學校沒寄宿,不能要求學生用「晚修時間」作導學預習,所以就利用放學後時段作集體預習,而且為了在課堂上有好表現,預習都經老師批改指導,便不會「教錯」了。

還有一個「自主學習」的質素保證,導學案都要經過三道關卡,先由任教老師共同設計,再經教研組討論修改,再由校長副校長等審核。

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好表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們都花上精力時間,促導着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在進行不斷的反思探索,是否有效,能否考得好成績。
2014.10.30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

自主學習的小組經營

到杭州一所初中觀「內地式自主學習」課。

學生們除做足預習及導學外,在課堂內分組討論,展示所學,表現優異。同學分五組,每組有六至八人,他們肯分組學習,互相合作扶持,前設是教師們都非常努力「經營」班級及小組。

為顯班級特色,除班名、班歌、班訓外及班房內的獨有佈置外,更有班花,及最重要的班級共同目標,起互相促進砥礪的作用。

課堂一角的壁佈板,貼上每月之星,分優秀、進步、勤奮、參與、展示、點評、責任等等。

為打做小組學習及凝聚力,每組課堂表現都受評分,分預習、小展示、大展示、點評、反饋五項,到過國內觀課的都有印象這類獎勵制度。

頗欣賞各自設計的小組介紹,插在亞加力膠座上,可轉換,有姓名、職位、愛好及座右銘,六位同學,人人有責,除正、副組長外,都分擔各科組長之職。

抄了幾句座右銘,都是學生自作的。

「應該笑着面對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生命在閃耀中現出絢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
「山澗的泉水經過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海浪為劈風斬浪的航船餞行,為隨波逐流的輕舟送葬。」

失去了前線教學的觸覺了,未知香港的學生還有否這類看來「老土」的座右銘。

最有意思的是組內「一幫一」師徒結對計劃,強帶弱,結成師徒,師父有責任幫助徒弟學習,有內容指引,包括導學、作業輔導、訂正、檢測、不光抄答案等,徒弟進步,師父也加分。
 2014.11.06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

經營小組的活動

國內的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很出色,此中有很多因素及條件。

雖說很多學生都是農民工子女,家庭資源有限,學業水準不高,但學習態度仍良好,服從性強,對導學及預習的要求,都盡力做到,是國內推自主學習的重要條件。

課堂上的小組展示,互相提問點評,看似常態習慣,其實教師花了很多心血「經營」小組,更值得學習。

「經營」班級,是令學生,尤其是弱生重拾自信、重燃學習動機的關鍵,所以強調全班的集體凝聚力,就有班名、班歌、班布置、班目標及生日會;為了讓個別弱生感到有成就,就出現了班中不同表現之星。

以往的小組經營,也有為學生組織讀書會,及舉辦小型奧運、街舞比賽等。但現在不論弱生強生,在學習上都要互相扶持砥礪,經營小組便不能停在關懷弱生,或個人成功的展示,是要提供大量機會,突顯小組的多元才華及集體創作,讓各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被肯定和欣實,能發揮及展示集體成果。。

所以如學校推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並需要在小組進行互動學習,就要「經營」較多認知性(cognitive)和學術性的多樣小組活動。

教師設計的繽紛展才華也就是各小組的專項展示:解決一個生活小難題的科學實驗,如何改善校內小食部的措施,如何更有效利用學校的空間,設計一幅展示學校特點的壁畫,製作一本立體書,一項行為藝術,一件創新玩具,以至編寫一個廣告,拍一套微電影。

還要建立一個層遞式獎勵制度。
2014.11.13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

弄虛作假

在大學稿科研的,會做大量實驗,多番反覆驗證,才得出結論;做調查研究的,應用嚴謹统計工具,取樣小心認真,問題語句,字字推敲,以防誤導,令數字有公信力。

在中學做專題探究,題目的概念要明確,步驟要清,是希望培育學生求真、分析、綜合、評鑑、解難、批判等高階思維能力,所以不能馬虎。

連在小學做專題習作,搜集資料時,也能分辨出一手、二手資料,懂真偽;引述學術權威時,也知所引而引。

近日爭普選事件,所出現的「反教育」例子,數不勝數。

一次又一次的網上簽名運動,一波又一波的宣傳,不斷的把數字推高,漸漸地連重覆、虛假、缺審核、做數等質疑也沒人提了,不知是「被洗腦」,還是「心死」。尤有甚者,我們的官員,竟可以隨口引述虛假數字,和不知名、缺公信力的調查,令人唏噓。

互聯網上的抹黑假消息,鋪天蓋地的湧來,製造假消息,竟然是賺錢的職業;幫手傳遞的,竟無視謊言,理所當然的認為是打擊對手的策略,愚弄人民,莫此為甚。

現在,連鏡頭下的新聞片也植入假消息,誣蔑記者,相信不久,全假新聞接踵而來。

或者北風凛烈,吹過來的「弄虛作假風」,像傳染病一樣,迅速蔓延;製造的「訶諛奉承風」,是保私利的竅門。

有人認為是社會分化撕裂的現象,不,是鬥爭下反教育,不辨是非黑白真假的後果。

近日重讀哈維爾《無權勢者的力量》,再學習如何在未來的謊言世界裏,活得磊落真誠。
2014.11.02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