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要畫圖的家課

球友有一孫兒,原在國際幼稚園就讀,愛閱圖書,學習頗自由自主,父母想他學好中文,今年轉去一間口碑不錯的地區津貼小學。 

一天,孫兒做家課,工作紙上其中一項,是要繪上十種陸上交通工具,很快完成,都是大小不同的長方形配兩個車輪。

爺:這算做完功課?
孫:是呀!快些做完可玩,看書、打機。
爺:要畫十種交通工具喎!
孫:都差不多,是一個箱載人,側看兩個轆。我不喜歡畫,花時間呢。
爺:但你懂分巴士、貨車、小巴、私家車、電車.....
孫:識,返幼稚園時坐爸爸車,媽一直在耳邊說,日日聽。我不想畫。
爺無言以對,問我應否強迫孫兒畫。

我貼在學生群組(都是資深教師)上討論。

「這是小一頗標準的家課,學生都樂意畫,有些畫得很漂亮,還塗上顏色。」
「對呀!小一家課可多元化,又寫又畫,不悶,有時有點創作呢。」
「這個學生也挺反叛,不畫怎知他是否學到。」
「不過如果要知是否學到,文圖配對就快而準。」
「真要想想學習目標是什麼?是畫畫、認字、還是認識交通工具。」
「想深一層,真係唔駛教和做功課都識,是學生已有的前設知識。」
這確是教學上處理學習差異的問題。不過,我最想知道,是教師改家課時的反應:是大大的一個交叉?咁懶?還是會追尋為何學生有此表現?

2019.11.14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  

也談教師專業發展活動

多年從事教師培育及學校改進工作,也談點教師專業發展的經驗。

在大學授課,學生主動修讀,為資格資歷而認真學習,但學院知識能否、會否應用於實踐上,因學員而異,更多教學方式只是受個人經驗,及學校的教學文化及習慣規範。

每次要在研討會作講者,都有點躊躇,怕效果不彰,花去教師寶貴學習時間。因為受眾在知識、經驗、需求都有差異,內容難令參與者都滿意。講者或滿腹經綸、或風趣幽默、或深有啟發,聽後可能如過眼雲煙,沒實踐空間及機會,知識亦難於延續儲存。

愛把演講內容化成文章,惜教師教學工作繁重,看powerpoint 比讀文簡單,學習也難於深化。

有具體目標的工作坊較受歡迎,教師都希望有模版(template),烹飪書(cookbook)式教學支援,可惜又因為沒結合情境(not in context) ,包括理解學科知識應如何教、及學生習性而濫用。

以專業支援人員角色,到校與前線教師共同協作、研發課程教材、設計教學活動、觀課、評課等,教師專業成長的效果最顯著,尤其是協作項目是較長期、聚焦課堂教學、針對校情、及學生需要。

上述經驗與韓孝述兄引述經合組織(OECD)發表二0一八年的「教與學國際調查」結果近似:有效的專業發展活動,為期不能過短,教學實踐要跟進,且要因校制宜,推行校本改進計劃。
2019.10.31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  

推行自主學習下一階段

推行自主學習已是第三個循環了。

在此再整理一次,希望能為教師理順脈胳,知所為而為。

自主學習不是一套規範、機械式的學習任務,應是學習者對某些現象、事物産生好奇和興趣,想尋找答案而主動追求知識,希望能掌握及理解知識的連繋,進而鑽研難題,反覆思考,悟出道理,在歷程中,有強烈的滿足感,會鍥而不捨,尋求更高層次的學習。一個愛上閱讀的人,不會一月內讀完十本書就停,會不斷追求閱讀的樂趣;一個沈迷於科研的學習者,其滿足感不是考試高分,而是在專題科探中,不斷探索,解決難題,享受成功後的感悟

可惜,在推行自主學習時,受規劃策略及表現指標的限制,總以為要有些形式,能量化的行動,才容易理解;因此,教師常希望有藥單,照單執藥。

在大部份的小學,都選了自我調適學習(self regulated learning)理論內的某些項目,如自訂目標、思維十三式、自評、互評、反思,就認為是推行自主學習了。作初步實踐,無可厚非,但這種機械式推行,很快就沉悶,千篇一律,與提升學習興趣和自主性關係不大。
再推行時,還是要回歸基本,考慮如何備好一單元的課,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透過預習提升動機、如何提供尋找及組織資料的機會,如何總結和扣緊所學到的,及不斷引導學生作延伸思考。

 2019.10.03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


中秋夜

中秋夜,理應響應呼籲,上獅子山頭,組人鍊,喊五大訴求。惜膝傷難癒,暗忖上山容易落山難,只好卻步。

雖被威權政府,靠警黑打壓,不斷恐嚇,我們這些堅韌的「和理非」,仍會持續抗爭,誓不罷休。

得悉市民在各公園賞月之餘,仍會「和你拖、抗警暴」,也就信步走至沙田公園。忽傳來「加油」聲,市民都聚在廣場外,坐上百步梯,喊齊上齊落。急急找過位置,喊口號、唱唱歌,等connect

環顧坐滿梯級的抗爭者,老中青皆有,年青同學,老年伴侶,更有三代同堂,兩對夫婦帶著四名孩子,都乖乖的坐著。

也不知是誰組織,領叫抗爭口號,此起彼落,悲憤激情,從不間斷,足有三小時。觀星筆或打上天幕,圖案悅目,或打下廣場地上,小孩們都爭相腳踏激光,歡聲處處。致命武器?真荒謬。

卡通音樂聲起,小孩、年輕人,以至銀髪族,都在廣場跑動,捐人肉隧道,撃掌互勵,活力十足,邊跑又邊喊口號,高唱改編歌,我聽不懂,是年輕抗爭者們的默契。

突然,有暫停手勢,音樂起,竟全場肅立,齊唱<願榮光歸香港>,響徹雲霄,身旁大叔,匆忙展示歌詞,與太太及兒媳竭力跟唱,雖走板荒腔,卻悲傷激昂,感動。

這些情景,邪惡政權不會看、不願看,卻享受被暴警簇擁,到安老院找不懂溝通的對話。

2019.9.19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   

自主學習2.0

最近仍收到學校邀請,就自主學習這課題作講座。如作為三年學校計劃的關注事項,自主學習已是第三個循環了。

我在此再整理及總結一次,希望能為仍在為如何推行及延續自主學習而煩惱的教師,理順脈胳,知所為而為,姑且名為自主學習2.0

自教協報627期開始,在本欄寫了自主學習的三個系列,已提出自主學習在香港推行的三個粗略取向:一是源於自我調控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 的理念, 卻以結構式訓練學習技巧及思維培育的形式出現;二是有校長及教師到過內地參觀杜郎口、思源等中學後,模仿引入的自主學習;三是因資訊科技發達,學與教都產生巨大變化的電子學習(e-learning),即學習已不只在課堂上課時間才進行的額外(自主)學習。中、小學在推行時,取向的重點不一樣,學科的特性亦主導某類取向,而取向亦會重疊,不是互相排斥、非一則二。

在此,我先闡述什麼才是我認為的自主學習。它不是一套規範、機械式的行為,是學習者對某些現象、事物産生好奇和濃厚興趣,想尋找答案而主動追求知識,希望能掌握及理解知識的連繋,進而鑽研難題,反覆思考,悟出道理,在歷程中,有強烈的學習滿足感,更會鍥而不捨,尋求更高層次的學習。所以,一個愛上閱讀的自主學習者,不會一月內讀完十本書就停,會不斷追求閱讀的樂趣;一個沈迷於科研的自主學習者,不會因在考試中奪得高分就滿足,他們只會在專題科探中,不斷探索,解決難題,享受成功後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簡單來說,自主學習一定建立在動機和興趣上,就像剛共同生活的新婚夫婦,努力透過網上資訊學煮美食;或喜歡旅遊的教師,會花大量時間,搜集資料,左秤右度,設計性價比最高的行程。

動機和興趣,也就是最基本的學習元素,不是被動、被迫的學習;自己喜歡的,會主動學的,自主性就強;靠考試和奬勵才學習的,自主性其實較低。道理就是如此簡單
循這個觀點看,要量度推行自主學習的成效就不容易了。它不同用某一種教學法、教學語言、班級組合,透過考試得出分數上的差異,而得出有顯證(visible)的學習。

可惜,在推行自主學習時,因要應付學校的三年發展計劃,又受規劃策略及表現指標的限制,以為總要有些有形式,能量化的行動,才容易被人理解、接受;因.此,在未對自主學習的理念有深刻的認識時,只能期望有藥方,照單執藥,用幾多碗水,煲多久。

所以,大部份的小學,都選了SRL理論內的某些項目,如自訂目標、自學、自評互評、反思,就認為是推行自主學習了。作初步實踐,無可厚非,有些因認識不深,有些是錯誤跟從,但之後如何走、才去蕪存菁,下期再續。
                                                                                                   (自主學習2.0之一)
2019.9.23 原文刊於698期教協報<見微集>


用教育良知引導學生

開學了。大部分教師都帶着最大的憂傷開展工作。

這個夏天,我們經歷了慘烈的自由民主抗爭路,在麻木不仁、縱警濫暴的政權下,這條苦路仍要堅持走下去。

教育局領導卻唯恐護警不力,大力宣傳欺凌,弄巧反拙。更荒謬的是,竟指引教師答學生詢問相關問題時說不知道。

學生們是人,有生命,會思想,上學遇到不合作運動、讀到新聞、看到視屏的暴力事件,7.21 白衣人、8.31暴警無差別痛毆列車上市民,至頭破血流、跪地求饒,都好奇,想尋真相,怎能「不知道」?面對如此自欺欺人、貽笑大方的建議,能不悲哀!高調胡取創新創意、高階思維,骨子裏是鴕鳥及愚民教育的擁抱者,要製造不用思考,不提意見,靠攏權勢才有飯吃的順民。

教師們,用我們的教育良知,好好引導學生。

其實,香港的年輕人非常了不起。多次民間記者會,出鏡者都彬彬有禮,講詞有理有據,中英兼擅,答問凖確得體,不迴避、不務虛;中學生的罷課記招,更令人讚嘆。因為他們都真誠坦率,堅持爭取公義、自由。

反看官方記招,眼神閃爍,偷換概念,公然隱瞞,託詞詭辯;誰是誰非,怎逃得過人民雪亮的眼睛。

更大規模的濫捕毒打,是威權者製造白色恐佈,要剝奪人民免於恐懼,表達自由的權利。
堅持下去!學生們、教師們、香港人們、加油。

 2019.9.5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   

暴雨下的集會遊行

以往幾次百萬人大遊行,天公微笑放晴。星期六教協遊行,及星期日民陣集會,上天哭得厲害。

遊行還好,路較短,可移動,大雨滂沱中,教師守護下一代、為良知發聲的呼喊,清晰可聞,沿途年青學生攜著感激老師紙牌,一直鞠躬,很感動。

早一個小時到維園,已密麻麻站滿集會者,三時左右,暴雨傾盆,持續兩個多小時,身旁有把嬰兒繫在胸前的母親、有緊緊靠在一起,共用一傘的白髪夫婦、年青伴侶、落單女孩,人人都渾身濕透,此情此境,打傘根本沒用,雨水都從旁人的傘邊瀉下,最體貼、把傘舉得越高的人越狼狽。台上傳來急速而不間斷的、是需急救者到那區的呼籲。

人人都沒怨言,堅毅的眼神,驚人的耐性,叫出市民的五大訴求,被大雨淋了三個多小時,以蟻速移近出口,才看到擠入會場的市民連綿不絕。

大家都知道,相比被拉、被捕、被槍傷、被虐打、受侮辱,犧牲前途、甚至生命的大群年輕抗爭者,我們的付出微不足道。

厚顏無恥、麻木不仁的政權,從沒到過現場,聽人民的呼喊,根本完全體會不到抗爭者高尚的意志、對自由、民主無私的追求。

特首公然責駡抗爭者為非持份者,對香港經濟無貢獻,是最恐佈、無良知、沒人性的思維。與歧視弱勢社群、掃走所謂低端人口的獨裁政權如出一轍。

2019.8.22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  

繼續同行

<反逃犯條例>行動以來,沒缺任何一次集會及遊行,是堅定支持者,和理非一族。雖然常強調只有抗爭才有希望,基本上是悲觀派,只不過從心出發,積極參與,保守自己相信的核心價值。

凡政府有記招,都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或會接納某些很中性、合大部分民意的訴求;這樣,行動就不會持續升級,可避免更多的暴力和犠牲,次次失望。

到過抗爭前線的朋友都很心痛,知道這些激進年輕人是很率直,沒機心的。他們有共同信念,期望行動得到成果。近日的三罷及不合作運動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癱瘓香港一天;明乎此,一切阻人上班、破壞秩序、堵塞交通等等擾民行為也就出現,他們多會一邊道歉、一邊繼續阻礙,因認為這樣才有效迫使政府回應訴求,不同路的人不以為然,衝突打罵才頻生。

早期就地取材建路障,衝擊立法行政機構、警署等等都是雞蛋撼高牆,反權威的抗爭,及後更多警暴濫捕,黑勢力橫行,導至遍地開花,潮水快閃、前仆後繼的抗警行為,已是警民互相仇恨的結果。

八月五日記招,亂扣帽子、危言聳聽、加持警暴,為日後大搜捕、嚴控傳媒、揪所謂黑手做準備,視人民如草芥。靠槍桿子的獨裁政權,終於肆無忌憚,露出狐狸尾巴,最猙獰的一面。

繼續與抗爭者同行,堅持下去。
2018.8.8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  

風蕭蕭兮易水寒

和很多朋友一樣,參與了每一次的<反逃犯條例>遊行,學生們都擔心我做了手術的膝蓋能否承擔,且看來政權不會退讓,沒希望,徒勞無益

沒事,會一直走下去,想法很簡單,民主自由的價值,不能不奮鬥,有人说過,不是因有希望才抗爭,是堅持抗爭才有希望。我是「和理非」一族,也只能默默的走。

7.21 遊行完,見大量年輕人留在夏𢡱道、政總前,一身「保護性」裝備,在待著;回走謝斐道,人羣仍湧前,梯底路旁,瘦弱年輕人都慢慢變身,纏上黑頭布,戴上黑口罩,只餘一對堅決茫然的眼睛,準備上戰場,受打受拉,為理想而犠牲,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肅殺,看着他們,無比心痛,淚如泉湧下。這是我最驚恐傷痛的一夜,幸好暫時示威者都可全身而退。

我仍很天真,多次遊行後,情緒低落,睡不穩,迷迷糊糊時,總以為特首晨早開記招,會具體回應訴求。現實上,每次見傳媒,都令我們感到更憤慨,連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個非常合情合理的要求,都不斷堅拒。大家都明白,這只不過是要力撐警方鎮壓6.12 衝撃的行動,所做的承諾,否則就是出賣他們。

怎知事情發展到現在,更多次陷警方於不義,元朗暴打市民事件,已到人神共憤。
只有崩壞、民心盡失的政權,才靠軍警鎮壓統治。

天估我城。
2019.7.25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