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經營學校教學文化 (下)

這中學的校長銳意經營學校的教學文化,續寫我們的對話。

「你是我所認識的校長中,最主動和樂意到課堂內觀課,有時間嗎?」

「有沒有時間是工作優次的考慮,我喜歡教學,確實認為課堂教學是最重要的,觀課既有考績上的需要,我更看重課後的回饋,同事的反思及討論。教師在教學上的不斷改善、研探,最得益的一定是學生,我希望校內的專業話語(discourse) 都多與教學相關。」


「我的專業常要連續觀課和回饋,仍覺得辛苦和沉悶,你不怕嗎?」

「怕!就因為沉悶和學不明的感覺,更要努力改善,只要代自己入學生中,不言而喻。而且,作為學校領導,不以身作則,說不過去。話得說回來,不斷觀課,從不同的教師的授課中,有很多的學習和得着,我才是最大得益者,尤其是我本科以外的知識及教學法。很多時,我都會參與共同備課,也要不斷閱讀相關知識。」


「這樣,會不會帶來教師們很大的壓力,很多時都有好幾位教師跟你一同觀課,及課後討論?」

「壓力其實不在備課觀課等行動上,因為不是為找錯處,是專業討論嘛!但確實仍有很多課堂以外,照顧學生身心健康、以至處理行政文件等工作,年中的某幾段時間常疲於奔命,非常勞累。這是學校領導在工作優次和分配的挑戰,及如何建立有信念和承擔的學校。

2021.4.15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


如何經營學校教學文化

到這中學作專業支援已兩年,透過共同備課、觀課等行動培育教學領導。校長極喜歡教學,銳意建構及經營學校的教學文化。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學校就是教學的場所,為什麼還要經營?」


「學校生活日復一日,教與學都變得常規化(routine),跟課程、依書直述、製作填充式工作紙、補課、出試卷、測考,漸忽略了學生習性和能力,也失去自我反思,探索教學效能的動力,是要刻意經營和重塑的。」


「你如何開展和切入?」

「教師與學生要同步進行,營造一個我能教、我能學的環境。教師方面,要把埋怨學生沒有動機、缺專注力、散漫、腦袋出問題等固有觀念,轉化為要教得生動,學習要有趣、有連繋、有關聯、多樣化的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也要令學生有期望,有恰當目標,有能力學到,當然要為學生提供展示所學的成功機會。」


「以上是心態,教學範式上有否统-要求?」

「沒有,可各師各法,不一定引入什麽教學法,但要學,掌握有效學習的知識;亦要試,在自己的教學基礎上改變,可以是優化教材、做筆記以鞏固學習、如何適時給學生學習回饋等,嘗試後要檢視效果;亦要提供空間及機會,讓教師互相觀摩及交流。我不怕花時間去觀課,作討論及回饋,是相互學習,建立學習社群,塑造重視教學的文化。」


2021.4.1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

觀課的體會

近年常到學校培育教學領導,多是組織三幾個不同學科的教硏小組,選取學習單元,透過共同備課、觀課及評課等,與教師們在有同一經歷中作分析和討論;目的不是試驗某一教學策略是否有成效,哪類教案最完備,而是令所有參與的教師都反思自己教學上的固有範式,有何優點及盲點,如何在個人的教學基礎上持續改善,及令教學領導有信心和能力給予同事們建設性回饋。


對我來說,這類工作,比在講堂上傳授知識,在工作坊上指導教師,挑戰性更大,也令我有更多學習、得著和體會。


喜歡入課堂觀課,也沒什麼「非本課、不懂觀」的包袱,因常認為最重要的是代入學生中,看是否明白、能否學得到。近日連觀多節中四生物、物理及語文課,就真的徹底感受到學生學習的耐性和苦況。艱深的詞彙、定義和概念,海量的知識,不斷灌入,聽解釋、答問、填工作紙,等鐘聲,又靜待下一輪的轟炸。很佩服這些專注的學生,都履行責任;像我這些自以為有相當認知能力、邏輯思維的人,竟然跟不上,漸漸游離,不想學。


角色身份不同,學習自然有異;「乖」學生要應付考試升學,沒得選不學,也深信他們這年紀的學習能力,遠比我強。


教師們做學生時也有同樣經歷,不過如再做一天「苦」學生,會多些教學反思。

 

2021.3.18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


要令學生想學


早前到學校進行中文科優化教學計劃,在本欄寫了一篇有關文言文教學,再補充。

教師們很用心、花了六教節,鉅細無遺的解釋及分析桐城派方苞的<弟椒塗墓誌銘>,並設計了五、六頁的工作紙讓學生填答字詞及語譯每一段。學生都很聽話、專注,填工作紙,教學也順利完成。


我本科不是學中文,只從學習者的角度思考,會有偏頗。觀課回饙的首兩條問題是:學懂了語譯五百字的文言文,是否恰當的學習目標?除順應老師要求外,學生的學習有否動機、趣味和主動性?


教學真的不容易,尤其是要走出早已習慣和規範的教學形式及框架。教師都有卸不下的包袱,-是很想灌輸知識,二是受教科書及其提供的教材影響,平鋪直敍;或為了有點多元化,加入小組討論,畫個概念圖等,為做而做;卻少從為什麼學生要學、想學這些內容或能力這方面思考;因為我們也慣了課本上的知識及其編排,認為是理所當然,必要教的東西;學生們都很被動,甚至也慣了沉悶艱澀的學習。


花點心思令學生「想學」是值得的,不能只以測考帶動學習。這不是指上課前的小活動或遊戲,以引起動機,而是要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情景、問題和資料,調動其好奇心,也就會多點「想學」的積極性。


有這想法,有效學習就有很好「前設」。


2021.3.4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