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行

怕坐長途機,久未外遊,九月初,終走訪了一趟芬蘭。

零六年Pisa成績公布,芬蘭在數學、科學及閱讀三科皆位居首次,歐洲小國名列前矛,其他國家嘖嘖稱奇,因以往成績評比,名次三甲的,一直是亞洲城市的囊中物。

正值教改期間,芬蘭教育神話成為熱議題,國內外官員及校長們紛紛出訪取經。芬蘭教育經費充裕,學校空間多,教師資歷特高,專業備受尊重,且強調教育公平性,課程自主性強,跨科全方位學習,多元化方式評核能力,不靠標準測考,學習充滿樂趣。

這都是西方教育的進步主義理念,重視個人成長,有悠久的制度和文化背景,與東方社會的集體規劃,標準製造大相逕庭,根本學不來,要模仿,就要把整個制度國際學校化。及後091215三屆Pisa ,芬蘭成績下滑了幾名,神話又好像湮沒了。

芬蘭的官員及教師,不會因Pisa成績而沾沾自喜,以為高人一等,而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什麼是好教育有充分的信心,更認為改善成績不佳的最好方法並非提高標準,增加教學時數或分派更多作業,而是讓所有人覺得學校是個更有趣,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地方

此行,沒刻意安排到訪學校,或與官員及學者們交流,只是到赫爾辛基隨意蹓躂,看看市容,與當地人攀談,算是感受一下該地軟文化與教育的關係。
                                                                                                           (芬蘭行之一)
2018.10.04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