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表格

到運輸處續牌,先取正確表格,填妥,排隊,交職員核對;都是耳熟能詳的資料,但每次都有錯漏,是漫不經心。

聽銀行職員介紹基金買賣,嚇了一跳,要填十多頁紙,幸好都有她代勞,只在最後一頁簽個名。

忽然想:人一生究竟要填多少份表格?表格有什麼作用?

原來一讀書就開始填格,填充、答題、作文,都是「格」,是多少、長短的問題。要展示「學習」,無論是抄寫、憶記、應用,以至可在答題上發揮的思維能力,都一定要填格。

「表格」既用於整理和簡化資科,更重要是「規範」,只要被認為是需要的,所以就要標準化、统一化了。對我這類乏耐性,怕悶,不斷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有沒有更好方法的人,填標準而繁多的表格便叫苦連天,錯漏百出了。

學校的工作紙、習作、考試卷,其實也是表格,形式就是要標準,答案就是要不「踰矩」,才正確,得分。學習本來就是學「正確」知識嘛,所以,填格也就正常和合理不過了,對「乖」、「好」、肯記憶背誦,勤奮專注的學生,就如魚得水,成功可期。

近日檢視了大量中、小學為推行「自主學習」的行為,無論是預習工作紙、導學案、學習手冊,都是要求學生填表格。把那些什麼思維十三式,自學三十招都用類似概念圖或圖象組織(graphic organisers)放進稱為「自主學習」的手冊內,其實又是填標準的表格,卻以為是訓練高階思維,真不安。

同事與就讀小一的女兒到公園玩,女兒突然問要戴什麼顏色的帽子?原來她在學校被「灌輸」了六頂帽子思維法。
2015.2.22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