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學「捉棋」

到杭州參加研討會,順道到一小學參訪。

在內地,初中及高中學校仍以「應試為本」,在靠教育脫貧,向上流動的社會,無可厚非;但小學的課程仍有少許彈性,往訪的一所以學校推廣國際象棋作特色。

有點摸不着頭腦,在香港,棋藝只是眾多課外活動之一,為何該校煞有介事,安排校內男女小棋王與其他幾十位學生作車輪戰,並同看一節小一國際象棋課。

原來一星期有兩節,小一小二學生必修此課。

堂上有二十多位學生對坐,中間放棋盤。老師利用大磁板棋盤,把幾隻車馬士兵皇后等棋子放上,一邊問學生應如何走?其他同學是否認同?下子後有什麼後果?有沒有其他步法?假如棋子位置改變了,走同一步是否合理,有否其他解決步法?

先用三隻棋子,轉換位置,改用其他棋子,再增加至四、五、六隻,由少到多,問題由淺到深,步法由簡單到複雜,是典型的層遞式(scaffolding)設計,提問過程自然有鼓勵,有針對能力,有要求停頓思考等。

大部份學生都非常投入,搶答,可能覺到好玩,或答到問題,有表現,且難度與複雜性逐步提升,有挑戰性。不過仍然有三、兩位學生從不舉手,置身事外。

教師再安排能力相近同學對奕,很愉悅有效的上了一課。

有點反思,正規學堂上學「捉棋」,應有什麼學習目標?對,是邏輯思考,這種看來是抽離課程的思考與解難可否轉移至學科學習,或其他方面?

教「捉棋」的步驟,提問的層次,對學科教學有什麽值得借鏡的地方?如何照顧學習差異?為什麼仍有不大投入的學生?
 2014.10.09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

捉棋與學習

在杭州訪一所小學,初小學生必修國際象棋課,以培養棋王,及鍛鍊邏輯思維能力。教師以層遞式提問為主要策略,深淺有序,並分析難點,解釋疑問,學生都學得愉快有效,不過仍有百分之三十同學不積極參與。

這現象引起同事間的討論。

「小時極愛捉象棋,也捉得不錯,卻從沒試過有系统的學,都是在騎樓底下看大人對奕,不斷的看,看多了自然懂,及後躍躍欲試,越捉越好,才讀棋譜,看大師故事。」

「捉棋是興趣活動,興趣就最重要,就算有助思維,也能是必修,應讓學生有多樣選擇。」
「這要看學習什麼,捉棋的步法有很多基本功,規律的學,刻板的教,能保證一定水平,總好過花時間胡亂摸索。」

「捉棋的思維解難能力是否真的能轉移至其他學科學習?有哪些學科學習較需要類近能力,哪些不?」

同事的討論,其實就是什麼內容應如何教(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哪些能力該如何培育的問題。

內在動機強,興趣高,學什麼也事半功倍,自主學習如魚得水。

數理、經濟科的學習,是否較近似學捉棋的步驟,及較易轉移其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中國語文,到處都是機會,多看多讀多說,為什麼卻要學得刻板規律?

英語學習,困難與爭辯都最大,此亦與東西文化的教育取向不同有關,前者是控制式的集體學習,後者則強調個人自由意願,趣味式學習。國內學生學英語外在動機高,不怕刻板規律的學,可惜師資太弱。香港一般學生學英語最困擾,沒有足夠環境沉浸,用英語學,趣味低,學不好;當外語規律的學,用母語學,又被專家們鄙棄。
2014.10.16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

廹佔馬路 責任誰屬

我是理性、温和而堅定的民主派,公民抗命,是被強權廹出來的。

928凌晨臨時啟動「佔中」,立即收拾「細軟」。第二天,背着重重的背囊,夠捱三幾天,十一點出門。

到了金鐘,人不多,警察已封過路電梯。市民温婉懇求,只想到政總支持學生。警察一臉漠然,哀求不果。

我抄路過天橋從演藝那邊入,又被擋,我知道公民抗命後果,也就安然坐在馬路旁。

人越來越多,多是年青人,都在乞求警察憐憫,連送水送物資也不能越雷池半步。警見人多,更封橋;市民只能拚命跑過告士打道,都以為可從這邊入政總。確實太多人,市民被廹佔用東行告士打道,還很有秩序留一條行車線。

聽說可西行入政總,也就隨群眾走,又卡在海富中心外東行線。人從金鐘湧出,西行線也站滿人,有位督察還扶着市民跨過水馬,心竊喜,警方體恤,會放行。就這樣的卡在那裏,市民躁動,想前進。
紅旗一出,胡椒噴霧發放,卡在那處的我們就被動的頂下去,什麼雨傘保鮮紙裝備都是在場隨意分發的。

市民很勇敢,用脆弱傘子擋噴霧,根本無反擊,無前進之力,及後黑旗一舉即放催淚烟,毫無準備,首當其衝的很傷;市民很堅定,去而復來,不反擊,水樽也不敢擲,怕破壞「愛與和平」,電視上都看到了。

廹佔馬路,責任誰屬?公民抗命,就請執法拘捕,為何用催淚煙,更威嚇開槍?一旗兩用,簡直荒謬。
2014.10.02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

廣場的學習

到過雨傘廣場的,都會為所展示的學習動容。

不說要為民主自由奮鬥,持守愛與和平等理念,單看年青人們在抗爭中守禮有序,互相關懷問好,且自律自覺,檢拾垃圾,環保分類等公民質素,都為海內外媒體傳誦讚美。

「罷課不罷學」的精神,隨處可見。

年青人創意無限,路中心的石壆,瞬即變成書桌,再擴建成自修站,並有一列自携照明燈,莘莘學子,埋頭苦讀,確有「結廬在人間,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境界。又不忘照顧來廣場的中學生,設一角為補習站,都有大學生哥哥姐姐當值,輔導功課。

隨便走走,都是學習。直幅橫額的標語,魯迅名句,顧城詩文,LennonBeyond 歌詞,令人回味讚嘆,觸景生情。偶有三、兩藝術裝置,大量幽默漫畫創作,都很出色。

千千萬萬市民爭取真普選的心聲,層層叠叠,貼在斜斜長長,被名為Lennon Wall的民主牆上,是壯觀,亦是心酸。

三、五成群的學生,或坐或卧,或捧書而讀,或揮筆直書,時而合作相討,間或爭辯交鋒,學得怡然。

名教授們的街頭公民講場,仍聚得過百學生與市民,講者有引經據典,有脉胳分析,有熱誠激情,聽者專注,又各取所需。有大學生說聽一星期課,比上足一年的通識教育學得更多。

終於找到一個應用「潮流」學習「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的最佳例子,教授教師們可錄下自己的教學,讓學生在廣場上看,自行討論分享,輔以軟件skype,教師與學生可互動,學習非但無障碍,反而在自然而無拘束的學習,學得更有效呢!
2014.10.19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