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泳


炎夏放晴,在屋苑泳池消磨一個上午。泳池不大,使用者少,寧靜而舒服,只有一組人在習泳。


應是會所趁暑假,舉辦成人習泳班,一個教練,五個學員。


我躺在池畔看書,很自然的聽到看到習泳過程。


只有四課,一星期一次,這是第一課。教練先問學泳的經驗,才讓下水,在水只及腰的位置,逐一拿着浮板,試向前滑,一直細心觀察每人的狀況,很快就把五人分成三組,再個別指導。

其中一組有兩人,是初學,特別緊張。教練在指導之前,再問她們課程完結後期望可達至什麼目標?其中一個答希望不怕水,並在去旅遊時,可放膽玩玩浮潛。


教練聽過後即說會把難度降低,並清晣說明這一堂的三個練習與要求,包括持着浮板,伸直手在水面滑行,手攀着池邊練習蛙腳及慢慢學習在水中呼氣、水面上吸氣。在大半個小時內,教練不斷巡廻周旋於三組學員間,示範、糾正、鼓勵、讚賞,一邊協作這組如何呼級,又側着頭看另一組蛙腳有沒有改善,很忙碌。下課離開前,又提醒學員在這星期要自己抽空練習。


我有職業病,對一切教與學的過程特別感興趣,並常與課堂學習比較。成人習泳是非常困難的,這個教練很出色,先透過問題、測試及觀察理解學員的前備能力,就學習差異制訂恰當目標,教學過程中不斷訂正,鼓勵練習。


上述有效習泳的例子很容易明白,課堂上有效學習也一樣,不過教師的敏感度可能較低,因為在學習知識過程中,不像習泳,能容易指出錯誤,並立即訂正;且不是小班,不易照顧差異。

2015.8.06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