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學

香港教育學院成立卓越教學發展中心,在開幕禮論壇上,主持人問了我一個問題:「卓越課堂應具備什麼特質」,引發一點思考。

從教的角度看,大抵是教師教態好、學養佳,有清晰學習目標,恰當教學策略,學生學得到,能達標之類;突然又想起「學會學習」、「自主學習」等名詞,卓越課堂的特質又是否需要「還課堂給孩子呢?」

課程和教學是不斷發展的,不同時期都可能有不同要求,我在想:有什麼是恆久而持續?

我答得很「虛」,用了三個詞語描述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狀況。

第一個是「愉悅」,教與學的都投入課堂,自然而沒恐懼,如沐春風,比「快樂學習」多點含蓄,比「活動學習」多點矜持。

第二個是「滿足」,教與學的都處於心理學者 Csikszentmihalyi
所說的「暢態」(Flow),學生的滿足,來自「啊!明白了,難題解決了,我做到了」的暢快,知識得到增張,能力可以延伸。教師的滿足,來自付出努力後,見證學生的學習成果,及能力的展示,有點會心的「自傲」。

第三個是「驅動」(Urge),教與學的都有一種渴求和推動,很想延續,是Urge to learn and
teach。教師會很興奮的想着如何改善這一課,教好下一課;學生會急不及待的完成課後的作業,主動搜尋更多知識及資料,熱切期待下一課的來臨。

這一個答法,看來是不及格了。因為沒有把卓越分做二、三十個項目,每項目再打分,沒總分,沒得比較;又沒把課堂時間硬性細分為不同階段的活動,不具體,不知有沒有以學生為中心。
2015.7.09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