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新點子,學校領導就急於擁抱,隨着政策指揮棒轉,現要推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STEM) 了;剛大搞自主學習、翻轉課堂,教學影片、練習一套套,都上了Moodle,已沸沸騰騰;STEM一出,當然不止於水火箭的小實驗,有機械人設計、生態科學園、『魚菜共生』等課堂以外活動,還要搞跨學科STEM課程設計,科研之類,務求闖出名堂,有利宣傳、收生。」
「這也無可厚非,科技創新重要,學生也會覺得科學實驗好玩,做點宣傳也應該。」
「對。不過我校的都是低組別學生,因種種因素,學習動機差,同事們都很努力『凑』他們,又為了保住公開試成績,不斷留校補課,亦要監察、鼓勵他們考試前上網做練習,看自製講解短片,加上嚴謹而又規律化的行政、教學及體驗活動,確疲於奔命。」
「學校持續改進就是這樣嘛!而且新點子有成果,可展示,找官員肯定、傳媒宣傳,與友校分享,也正常。」
「哎!所謂成果,其實有多少學生得益?科技比賽都是幾個學生參與,更可能只是個別老師的功力和心血。這也不解自明,我們的學生,基本知識及能力都比較弱,學習態度也欠積極,又如何要求他們『自主』,及把STEM普及化,最重要的還不是靠老師的耐性與關懷,苦口婆心的嚾喻,及針對學生的需要,設計恰當的教學、練習及評核,令他們不放棄學習。」
學校持續而有效的改進,要有針對性目標,確實不是因為推行什麼和有多少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