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成績單

一直有追看趙永佳、何美儀以家長角度,寫教育及學習問題,上星期日的一篇,就描述了其小兒子與其他幾位朋友,休學半年、進行自家學習(優學) 的小總結。

趙、何的文章都很動人,能讀出孩子們學習生活的歡樂和得益,這篇的題目特別寫明是優學成績單,記錄了八類的學習活動,從户外機構參觀、地區探索、遊歷,户內的創意藝術活動,到專題研習等等,都是孩子們自己記下的體驗和感受。

這是一份另類成績單,沒有我們熟悉的分數,沒有多少科不及格、多少項目不達標,孩子們只為自己在活動的感覺、享受程度打分,且全都是高分,高分是展現孩子們的積極和投入活動。真正的成果,應在全情、全程投入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展示,包括各類協作、思考、解難、創意,反思,以至需在活動中運用的溝通(讀、寫、說、聽) 和運算能力。

這份成績單不討好,不容易被認同,因為答不出「即是幾多分、哪個考第一,我比平均值高多少的問題。」是一種真正以學生為本、理解和接受差異,為每一個孩子訂做的成績單,其信度和效度不建基於統計學上的相同和相異(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而在與孩子們共同參與活動的觀察、分析和總結,是一種俗民誌式(ethnographic) 的記錄。

相信永佳兄是非常滿意這份成績單的,但字裏行間,總隱然有一點優學一年後,如何回歸主流的憂慮。而且亦只有充分條件才可休學來優學。

優學年的一個體驗,對孩子們來說,是入了學習的寶庫;優學年的實驗,是對規範化教育制度的好鏡子。

2016.3.17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