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用語的轉變

資訉科技發達,電子教學潮流,不可逆轉。
以往的工作,都在探究有效教學,幾年前曾參與電子教科書的研發,也是想知資訉科技如何促進學習。當時觀了好幾課,都是硬件問題,不夠機用及網絡涵蓋等影響教學流暢性及進度,基本上未去到教學效能的探索。

近月,連續觀了多課電子課堂教學, 學校硬件設備優良,一人一機,同步上網暢順,教師與大部份學生都能掌握各軟件及資料儲存平台的應用。學生上課都跟指示、專注,想完成老師的指示。

在此,先不探討電子課堂是否有效,談簡單觀察。
一是課堂用語(classroom language )
的轉變,聽得最多的不是close your bookturn to P.36,..都變成lower the screen, go to goggle site, use padlet, write your responses,學生都只在𨫡盤上猛按;不再用paid attention, listen, look at me, 眼都只盯著熒幕,手不斷再掃,像在自主學習。Discuss your answers 時不用出聲,都在按鍵,與在whatsapp群組上你一句、我一句的在交流一樣。

四人的分組不是圍坐,是平排的,方便教師在課室後面監察學生電腦上的畫面;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眼神可不大交流,但都在學習。

我所觀的電子課都不算好課,好課與教材的選取與輸入、引導問題的層次、學習策略的恰當使用,以至是否達標等,但學生都在參與。

只在想:以往常強調的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演員」的某些質素,如講解清晰、說話抑揚頓挫,能吸引學生注意,以及如何在黑板上組織、整理資料等,都可能漸漸失去其作用。

或者,一個不善用語言表達,不喜望着別人說話的「宅男」教師,也不一定失效。
2016.4.21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