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學領導:觀課回饋要從教師基礎上建設

上期提到,作為卓越教學領導,提供專業有效的觀課回饋,就要從教師的基礎上思考和引導,在他們面對的教學狀態下,給予建設性的回饋,只評分,無助教師專業發展。
上星期,同事辦校長研討會,請來上海特級教師作分享。

特級教師是內地對中小學教師的一種榮譽稱號,由教育部和國家計畫委員會聯合頒發;必須對所教學科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教學效果好,質量高,工作中要有創新精神,成績顯著,在某一門學科的教學上確有專長,才能評上。

嘉賓講者很年青,三十出頭,得此榮譽,自是不凡。講者教英語,有魅力,自信強,說英語流暢清晰。

講者熱愛教學,報表上都是與同事作教研的片段,備一堂課要過數關,共備教師、指導教師(mentor) 、教研室主任等等,課堂教學細節有條不紊,鉅細無遺,才作公開課展示,及示範教學;再到各城市作分享及示範如何教英語,常有過千教師觀課;甚至會參加教師比賽,在劇院台上教學生,被打分、評等。

講者亦播出一段自己的教學影片,面對五十多位同學的大班,以全英語提問,有條理的協助學生理解課文,全班學生都專注聆聽,寫筆記,起立答問的學生都能回應,一課典型以教師為中心的順暢教學,教師佔了大部份課堂說話時間。
參與者有資深校長及教學領導,外籍也有,聽後討論,有兩點特別提出:() 一堂好課是否要先研出一套教學標準流程或模式,甚至可作比賽?() 這是優秀英語課堂教學嗎?為甚麼學生的參與這麼少?

我的回應是:() 可以,如果所有學生都高動機、專注,習慣了一個學習模式,在比賽中,學生已成為被控的變因 (controlled variable) () 是內地的優秀教學,因不但學習文化和條件不一樣,而學生都適應,能考好試就成。

把這課內地的優秀教學,換上香港學生,效果如何,不言而喻。用西方的活動教學教內地優生,他們既不習慣,更會嫌學得少和慢。

同樣道理,不同組別的學生,學不同的知識和能力,受教於不同風格的老師,都可能要用不同的策略,才學得較好。校內教學領導,要令教師們被評課後有所得益,回饋就要從他們的角度思考,在教師的基礎及固有習性上,提即時可改的建設性建議,才會心悅誠服的改變。
簡單點說,跟着碎片式評估表評教師沒高階提問、沒照顧差異、為甚麼沒互評之類的回饋沒大意思,因為這些評語無多大回饋作用。有效回饋是指給予的訊息或意見能令學習者改變其行動而達至預期目標,只評提問太初階,而不能針對目標而建議高階問題,或其他提問方式,教師不會改變。

內地的評課,都會先讓施教者「說課」,解釋其教學目標、設計、步驟等等,觀課者才能較理解教法和作用。這種說課方式,我們較少用,大規模觀課的方式亦沒內地普遍。卓越教學領導,就是幫教師學懂說課,也就是反思其課堂教學。

在工作坊上,常叫教師用一條時間線上,標列一切課堂活動,再反思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應用了甚麼教學策略,針對甚麼教學目標,有甚麼效果?有沒有佈置好學生學習的舞台(set the stage) ,以準備學習?在過程中,學生參與學習(engage in learning)的程度為何?是漸次提升還是倒退?如何得知學生學得到,能總結及鎖緊(anchor)學習?

以上都只是令教師意識到(alert) 教學 目標、策略、參與及效果的重要。有效回饋及建議仍要靠教學領導的功力,對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Technology-PCK的掌握。
                                                                                    卓越教學領導系列之十五
2017.5.19   原文刊於教協報672期〈見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