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課程

在本欄提過台北新北市立桃子腳國民中小學,位於城鄉交匯點,像香港新界的學校,卻因校長及教師深信學習應生活化、在地化,也就孕育出不一樣的課程。

下午的課時都走出課堂,以生活體驗及課外活動為主,分為人文關懷、科學能力、藝術涵養、健康生活四個範疇。

其中有一個與騎單車有關。乘着電影「破風」的熱潮,為激勵年輕學子的心,透過跨領域教師夥伴們集思廣益與專業對話,構思出學校的單車挑戰課程「破裂」,期望學生在騎乘中自我突破、透過學習歷程發現和解決問題,再自我肯定,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課程有五項目標:一、擁有簡易修理單車的技巧;二、理解如何透過訓練鍛鍊體能、自我突破;三、藉騎單車認識在地文化、生態、地理環境;四、學習藉由照片影像記錄旅途中所發生的趣事、風景,培養說故事能力,五、建立團隊默契,學習互相扶持。

剛剛就涵蓋上述四個範疇。

我在想,這才是真正在生活中的學習。當然又惹來大量質疑及限制:資源、保險、安全、地點、家長 …………。不過,這才是課程的真義。

不用敲鑼打鼓,張燈結,強推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課程,此騎單車的學習,教師們的「在地化」專業討論,在漫不經意中,有齊STEM元素,還加上了藝術(Art) 文化(Culture) 與體育(Physical Education)

2017.11.09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