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整體教育制度的表現,抽樣考、不定期 、不記名,已完全可以做到,只當作平常練習的低風險評估,才真正展示學習表現。刻意把TSA變成高風險的評估,監察個別學校學生分數,目的在凸顯差異,以方便監控,又認為教師及學生要有恐慌才努力,是不接受學生學習的多樣性,製造操練之根源。
至於TSA的改進教學功能,也就是透過評估以促進學習(Assessment for learning),更有誤導成分。一年一度的統一測試,是總結性評估(summative assessment), 延後的成績報告,對參與當屆應考的學生完全無助,夾硬以這些評估成果改進下屆學生,不恰當也達不到效果。真正能改進學習的評估是多次、短期、持續的,可以是短測小考、提問短答(quiz)等等,很多元化,是形成性(formative)評估,關𨫡是在個別學生的「可發展區」操作,即時知道學生是否學得到,讓教師盡快檢視評估成績,決定是否再教或給學生增強學習(reinforcement) ;學生要獲得即時回饋(feedback)才能得益,評核才真正促進學習。
TSA已變成高風險的監控工具,學校及教師就被迫以TSA試卷為藍本,考什麼就教什麼、操什麼,小三考就由小一二開始操;更會把考核的「能力」融入日常教學及課程,家課、習作也TSA化,全面受考試支配,學習樂趣盪然無存。
2018.3.1 原文刊放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