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時,有些教與學的行為是很易察覺的,例如:教師的講解是否清晰,所述內容有否出錯,提問有否條理,有沒有輔助教具如powerpoint、影片、電子軟件,以至有否多些師生互動,生生討論,以提升參與度。但學習目標的恰當性及含金量,教學方法是否應用得宜,資深的專科專業觀課者較能提供有效回饋。
在眾多教學行為中,用得最多的是工作紙,在觀課回饋中最被忽略。「出」工作紙是教師習以為常的行為,而學生不斷填答工作紙也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但這類佔據大量學習時間的任務(task), 在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如何鞏固學習,很值得深思。
大部分工作紙與測考的形式相關,好像填答了就懂考試、考得好。又或者一邊講解,一邊要求學生做填充式工作紙,也算是學習鞏固。
我沒做研究,不能妄斷各類工作紙的效果,只提出兩點作思考及討論:
(一)有沒有其他可變化的形式,以取代千篇一律的抄寫,例如教學生做筆記。
(二)那類説成是照顧學習差異的「高、中、低能力」填充式工作紙,強烈誤導,自欺欺人。低能力的工作紙只要求學生填少幾個詞語,寫少兩個英文字母,學生只在抄填,完全沒學習,且永遠都停留在所謂低能力階段。是否可就不同能力及習性的學生,設計非抄填的另類學習任務。
2019.3.21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