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的體會

近年常到學校培育教學領導,多是組織三幾個不同學科的教硏小組,選取學習單元,透過共同備課、觀課及評課等,與教師們在有同一經歷中作分析和討論;目的不是試驗某一教學策略是否有成效,哪類教案最完備,而是令所有參與的教師都反思自己教學上的固有範式,有何優點及盲點,如何在個人的教學基礎上持續改善,及令教學領導有信心和能力給予同事們建設性回饋。


對我來說,這類工作,比在講堂上傳授知識,在工作坊上指導教師,挑戰性更大,也令我有更多學習、得著和體會。


喜歡入課堂觀課,也沒什麼「非本課、不懂觀」的包袱,因常認為最重要的是代入學生中,看是否明白、能否學得到。近日連觀多節中四生物、物理及語文課,就真的徹底感受到學生學習的耐性和苦況。艱深的詞彙、定義和概念,海量的知識,不斷灌入,聽解釋、答問、填工作紙,等鐘聲,又靜待下一輪的轟炸。很佩服這些專注的學生,都履行責任;像我這些自以為有相當認知能力、邏輯思維的人,竟然跟不上,漸漸游離,不想學。


角色身份不同,學習自然有異;「乖」學生要應付考試升學,沒得選不學,也深信他們這年紀的學習能力,遠比我強。


教師們做學生時也有同樣經歷,不過如再做一天「苦」學生,會多些教學反思。

 

2021.3.18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