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的都在笑

我的學生都是教師,傳來whatsapp.

「老師,出了一題資料回應考題,自己也笑出來,想與你分享。資拜A總人口、勞動、就業等人口的樹形圖,大部份留空;資料B是四個人物:黄娣妹、石嬌、旻晧、鄭一的就業狀況;資料C是一個情景,黃娣妹在長洲開海味店,售賣鹹魚、花膠等海味產品,都是來自本地或鄰近國家,並經過食品廠加工才出售。考的是辨析勞動人口及三個生產類別的相互關係。」

「不錯呀!有資科、有情景,不光是填充式答題,但有什麼好笑?」

「都是劇集〈張保仔〉的人物,你應沒看,學生們都邊做邊笑。我見這個課題很悶,靈機一觸,把人物用在考卷上。」

我把對話放上群組,學生們七嘴八舌。

「好 update喎!有趣又靈活運用。」

「好想知學生表現,不是成績,是心情和動機,我教的都是弱生,考試肯做已開心。」

「考試咁緊張,突然有陪足自己20集嘅人物出現,好似撞到熟人,唔係好識都會試吓答。」

「在情景上可加入捕魚及行船,更配合劇情,三類生產都有多樣例子。」

「我校要用英文教,唔知點轉英文版,轉咗都趣味大減。」

「可把描述簡化些,括上中文名,加幅劇照或漫畫,得唔得?」

我很喜歡這類簡單的教學討論,都是有焦點,對準學生的學習問題,先搞動機,課題悶就要活化,用生動例子,情景單調就要注入新元素,英文難就可簡化,但要保留趣味性;好教學不一定有新搞作、新名詞,應在現有的學習基礎和狀況下持續優化。

最可貴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學與教的都在笑,感到愉悅。

2016.11.05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