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參加研討會,回程日,上午有點空檔,信步從北京師範大學,走到後海什剎海一帶,重溫多年前足蹟。途中,要跨德勝門立交橋,是往八達嶺、定陵長陵等地公車總站,人潮洶湧,沒行人隧道,要在車群人縫中穿插過馬路,迂廻曲折,二十多分鐘的步程,花了四十五分鐘。
途經德勝門內大街,一列灰磚赤瓦小房,殘舊破落,不規則的錯落路旁,都是賣包子炒肝、餃子削麪小店,店前老婦,踎在地上,洗瓜摘菜,為午餐作準備。行人路凹凸不平,煙頭痰涎,隨處可見,老祖宗的「五講四美,門前三包」,恐仍置諸腦後。
轉入後海,想享那鳥語花香,寧靜悠閒,在僅濶兩米的湖邊路,機動腳踏車邊響按,邊在身旁馳過,人車又在爭路。前面路較闊,有三、四米,又被一列酒吧沙發佔據,日間看,散亂破舊,感受不到晚上的酒綠燈紅。
轉入什殺海,訪那恭王府、鍳園、名人故居,在大、小翔風胡同群中穿插,古風仍在,只偶要閃避大叔咤喝、三輪旅遊單車倏忽而過的險象。恭王府前,仍擠滿遊人,怕擠,在府外看看簡介,算是重遊。忽然看到王府某一朱紅門外,掛上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標示牌,是司鐸書院舊址,有點錯愕。
三小時了,回頭路上,邊走邊想。人老了,外地行,看民生多於名勝、重感受多於吃喝,看來人文素養要趕上來,還需要一段時間;或許選錯半日行地點,應往朝陽區建國門商圈鑽。
回到酒店,剛看到中國女排勇奪奧運金牌,人民的亢奮。
2016.8.25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