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來了六位同學,總編解釋多帶三位中四小師妹,是令她們吸取更多經驗,可接班。同學準備充足,早已擬好多條題目,作「小記者式」的訪問及報道,音錄筆錄,整理成文。我常想多點互動,並反客為主,澄清什麼是自學、自習,老師與學生在理解自主學習上有何不同之類,個半小時的暢談,很快就過去,結束時我還笑說打亂了她們的部署,擔心她們如何能把對談整理成文。及後自我反思,有點自責,對同學有過份要求,筆錄撮寫,已是很有意義的學習。
前天,收到重重的,共二百四十八百頁的校刊,中文部份佔四十四頁。翻到訪談的一篇,驚呼了一聲,文章以〈為學由己〉為名,長近八千字,不是一題一答問的形式,編寫者以四、五個小標題分段,並引經據典,豐富了我的口述,非常耐讀耐看,是極有質素的一篇文章。
原來,中文部份以「學習」為主題,分三大篇,頭一篇〈鑑古思今〉,述說學校、課程、教學與考試模式的演變,做了很多資料搜集功夫;第二篇名為〈各有千秋〉,是探討同學的各種學習模式,兼論中西方課堂教學文化的異同;第三篇就是〈為學由己〉。
這份校刊,令人驚艷,遠比只刊印個別學生的優秀文章、書法更難得,是集體努力的優異成果。
特別讚賞嘉諾撒聖瑪利書院校刊兩位正副總編,蘇巧雯、薛慧心及其他編委同學,並向教導她們的老師致敬。
2017.01.19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