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學領導:教師專業發展的檢視與規劃

這個系列,是把我在香港教育大學舉辦的卓越教學領導工作坊的內容及討論整理,用文字表達。常認為只聽講座或閱簡報表,知識如過眼雲煙,亦容易被誤解及錯用,可惜教師工作繁重,都傾向快速即食,但作為校內教學領導,需要更細緻的分析,多閱讀相關文章,才有助學校改進。

當時有兩個想法,一是要學校的高層團隊,一同出席,才容易有共同理解,可凝聚共識,甚麼才是能令學改進的教學。二是如何理解和運用教學改進的新猷和點子,使其能符合學校教學情況及有焦點的針對學生需要。上一個學年,已就學校如何運用數據,自主學習真實踐,資訊科技教學的必然性,以至有效的觀課和回饋等等課題寫成文字,教師朋友可上網翻閱。

工作坊的最後一個部份,参與者再不是被動的聽分享,而是帶着一整天的資訊、分享和學習,在自己學校團隊中,作嚴肅的討論和反思:甚麼樣的校本教師發展才真正起到作用及能延續,有助建構教師能量(teacher capacity)

經歷了十多年的教改,教師要持續發展的觀念已非常成熟,形式亦多樣化,聽講座、工作坊、聯校教師日、校內外教學分享、共同備課,國內外觀察交流、校外専業支援,林林總總,相信都有用一份標準簡化問卷評估每一個活動,但多是感受式或工作流程上的評估,少整體上的檢視和規劃。

對負責教師發展的同事來說,如何填滿每年三次的教師發展日,是難題。找一位講者,就學校關注事項或流行改革點子作講座,是最常用的我常接到學校這些邀請,都有點躊躇,有沒有時間出席固然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考慮是,講座內容是否符合教師需要,有所增益。

對學校未有恰當認識,講者只侃侃而談,或可增廣知識,作用其實不大。要對教師的期望、及其已有專業知識有所掌握,和能針對性提建議、解決問題,效果才會較好,這些要靠緊密溝通,不是遠距離聽講所能達至的。

所以,在教學領導的工作坊上,提出要檢視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再做規劃。
先列出下列導引討論問題,學校可作參考,檢視現況。

在全體教師層面:學校以往如何規劃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通常會用哪些模式進行?
近年有沒有特別的主題/焦點?為何會訂立上述主題?有沒有針對性? 還是回應教育政策/「潮流」?作為學校領導,你是否滿意現時的狀況? 為什麼?

在科組層面:學校以往如何推動科組的專業發展?你會如何評價相關工作的成效?有哪些發展模式較有效? 為什麼?有哪些做法需要再思及改進?

在教師個人層面:學校以往如何推動教師作個人專業發展?作為學校領導,有何策略可確保教師的個人進修成果/得著能回饋學校?在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方面,你認為教師團隊未來有哪些關注點?

以上只是導引式的討論,我提兩點令學校領導作深入反思的:

(一)                       校內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三年關注事項的關係,是否一定被後者牽着走?例如:關注事項是推行自主學習,是否三年的教師發展就是找三個講者講相關題目?所以,甚麼是較有系统的規劃是重要的。嚴格來說,我覺得關注事項是「要推行自主學習」有點語病,關注的應是學生學習的被動性、學習無助無效感,假若有種工具叫「自主學習」,可治「被動」,就用;又或者有種東西叫「吃早餐」,可治「無效」,就用;不是關注「自主學習」。

(二)                       因受關注事項影響,教師發展的主題很割裂,尤其是小學,為甚麼「自主學習」、「電子教學」、「照顧學習差異」與「學科內容和能力」,以至STEM,不是能有機的整合主題?尤其是這幾年教師對的教學新猷已不陌生。
                                                                                     (卓越教學領導系列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