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讀到那些語文測考、評估及研究中心的表現報告時,都有點不以為然。報告大多把一些較極端出錯的例子列出,例如it 讀成eat,以証明表現如何不濟。傳媒又特別喜愛報導,因有話題,可以揶揄諷刺。
完全明白測試作為基準的作用,追求更卓越的語文水平也是必然的,我只是從教學的角度看,語文的學習需要鼓勵,多於打擊
。
曾觀過的課堂教學,凡有學生個別朗讀,每讀錯一個字一個音,教師立即糾正,理由是要教學生最正確的字音,也不容讓其他在聆聽的同學學錯。久而久之,學生不敢嘗試,畧有困難就眼望老師,待提點;老師也學乖了,下次專找那些水平較高,讀到較好的同學朗讀,最後只有幾個尖子得益,教學只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曾說過,教師「教錯」比「教不到」好,同事都嘩然。知識如浩瀚大海,教師會出錯,但有心教、教得好,全體學生學到正確,也學了小部份錯誤,但比教師擁有完美知識,卻不懂教,不屑教,最後學生都離棄學習,哪一個好?
想當年到國外進修,同學在導修時暢所欲言,我卻結結巴巴,怕用詞、文法、語音皆不恰當。教授很有耐性的聽,微笑的説:「Go ahead. My mother tongue is English, but I can't speak a second language as good as you do。」(我的第二語言說得不比你的英語好)
對我是莫大的鼓勵。
完全明白測試作為基準的作用,追求更卓越的語文水平也是必然的,我只是從教學的角度看,語文的學習需要鼓勵,多於打擊
。
曾觀過的課堂教學,凡有學生個別朗讀,每讀錯一個字一個音,教師立即糾正,理由是要教學生最正確的字音,也不容讓其他在聆聽的同學學錯。久而久之,學生不敢嘗試,畧有困難就眼望老師,待提點;老師也學乖了,下次專找那些水平較高,讀到較好的同學朗讀,最後只有幾個尖子得益,教學只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曾說過,教師「教錯」比「教不到」好,同事都嘩然。知識如浩瀚大海,教師會出錯,但有心教、教得好,全體學生學到正確,也學了小部份錯誤,但比教師擁有完美知識,卻不懂教,不屑教,最後學生都離棄學習,哪一個好?
想當年到國外進修,同學在導修時暢所欲言,我卻結結巴巴,怕用詞、文法、語音皆不恰當。教授很有耐性的聽,微笑的説:「Go ahead. My mother tongue is English, but I can't speak a second language as good as you do。」(我的第二語言說得不比你的英語好)
對我是莫大的鼓勵。
2017.11.30 原文刊放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