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在教協、教大與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合辨的周年論壇上,談在通識科推行自主學習的成放。
我從不贊同把自主學習作為一個「策略」推行,這樣就把一個應潛移默化,培養學生對學習產生內在興趣,會主動追尋知識及學問,想解難、能延伸探究問題的精神和原則,變成機械化的根據什麼自訂目標、自擬題目、自評互評、自我反思等項目而填寫的表格。
自主學習的成效不是像數理、語文科的考試,有數據成績作顯證的,是不易見到的。而通識科是透過議題,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理念分析事件,不應用有正確答案得分的方式量度成效。
自主學習的成效不是像數理、語文科的考試,有數據成績作顯證的,是不易見到的。而通識科是透過議題,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理念分析事件,不應用有正確答案得分的方式量度成效。
但在通識科的學習上,高階思維的能力確受到重視及培育。嚴格來說,這類高階思維能力是否自主學習,或是否因推行自主學習而達至,可能是不相關的;再簡單點說,任何學科的有效教學,教師能制訂恰當目標,不需以自主學習為推行目的,一樣可培育學生的思考、探索及反思能力。
通識科的教學模式,多着重小組交流,議題討論,學生參與度較高,且應要主動尋找資料,也是有自主學習的某些元素。但此種方式,處理得不好,就容易流於在事件的表層上討論,如只覆述相關議題的所謂持分者觀點,沒足夠背景知識及閱讀材料作輸入及支撐,學習也沒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