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達教學法

上星期六,香港教育大學卓越教學發展中心,請來了推廣「學思達」教學法,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的張輝誠老師,現身說法及主持工作坊
張老師教中文,在台灣推動「學思達」,源於一個最基本的理念,認為填鴨式的教學、被動的學習,只會摧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好奇心,讓他們樂於答問及表達,學習氣氛會完全不同。這個還課堂學習權給孩子,教師作引導的學習方式,跟推行自主學習的觀念類近。

「學思達」教學法,是在每一堂課都能訓練學生自「學」、閱讀、「思」考、討論、分析、歸納、表「達」、寫作等等綜合多元能力。教師要準備大量恰當資料(講義) ,讓學生自學及閱讀,並設計有系統、有深度的提問,增強及提升學生思考能力,高質的師生對話,加上小組經營,讓組員「既合作、又競爭」,能表達意見,討論及爭辯。

在我看來,這其實不是「自學」,是一堂「好課」應具備的元素,要理解學生程度,為他們準備及輸入(input)豐足的資科及學材,教學過程要視目標而運用多元而恰當的策略,可提問、討論、分組操作、展示所學,學生都高度參與,教師能點撥總結。

張輝誠老師具專業學養,充滿教學熱誠,說話幽默風趣,師生關係良好,以學生為中心,才最值得學習。
2018.6.21 原文刊放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