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自主學習

到杭州參加研討會,順訪一初中,觀課及交流。

浙江省特別重視教育,經費相對多,名人輩出。所訪學校規模雖屬中等,硬件設施設備齊全,學習氣氛濃烈,學生都想考上著名高中。

學校年前引入師範大學支援,都用上了「還課堂給孩子」概念下的「自主學習」,即學生們要按「導學案」作課前預習、在課堂內展示所學,分組表達成果及意見,教師只作點撥等。

我們觀了二、三十節各學科的中一、二課,百分之八十都用上述模式,英語課有點例外,是以母語學第二語言的摹仿操演式,且師資不濟,不詳述了。

學生的學習習慣已養成,組長或小老師都具信心,表達暢順,同學們都主動交鋒,有問有答,令人讚賞,不過高參與的多是同幾位出色學生;大部份課堂都不能完成學案要求,花了不少時間在前半部,這不一定是不恰當,只要在學習過程中,有實質效果就可,不過從觀課所見,教師的點撥總結功力仍極重要。

這所學校沒寄宿,不能要求學生用「晚修時間」作導學預習,所以就利用放學後時段作集體預習,而且為了在課堂上有好表現,預習都經老師批改指導,便不會「教錯」了。

還有一個「自主學習」的質素保證,導學案都要經過三道關卡,先由任教老師共同設計,再經教研組討論修改,再由校長副校長等審核。

所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好表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們都花上精力時間,促導着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在進行不斷的反思探索,是否有效,能否考得好成績。
2014.10.30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