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答選擇題

同事的小女兒就讀小一,傳來一份常識科的練習。

第一題是填充:媽媽,我會過有(規律)的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她應該答對了。

接着是兩條選擇題:長時間做功課後,我們應: A吃零食 B休息一會 C繼續温習;不用上學的日子,我們應:A只顧玩樂 B大吃一餐 C作息定時。

讀者們請停一停,試答。

小女孩選了C及A,都錯了,「正確答案」是B及C。
同事們議論紛紛。

「全對,好叻!既能揣測大人心意,又能忠於自己。」

「對,上學時上學,玩樂時玩樂,此之為規律。」

「選『只顧玩樂』對,小孩嘛!且未必知『只顧』有負面意義。」

「不用上課的日子不夠準確,如小朋友心中想着『某些不上學的日子』,那只顧玩樂又何妨?」

「全稱命題並不排他,例如『媽咪錫曬我』也可『錫妹味』,只顧玩樂時也可讀讀書。」

「如果小一學生難於理解『只顧』,『作息定時』更難明,是學詞語,學常識,還是學思考?」

「其實六個答案都可以是對,要讓學生解釋其選擇的理由,和在什麼情境下作此選擇,教師要挑戰學生的選擇,觸動思考,才是真正的思維培育,不是憶記思維招式。」

「假設學習目標是規律生活和身心健康,要學生複製所謂『規律的生活』,就是要背誦練習題上的『正確』答案。這樣才可以温習記誦,以便在考試時取得分數。」

「為什麼這些形式的題目和考核仍大量充斥着,因為方便用家(user-friendly),易於出題及計分?還是慣於什麼也「複製」,懶於探究學習是為了什麼,也就不用自找麻煩了。」
2015.4.23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