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Why 要問Why

BBC的實驗,中國集體服從式教學法,學生考試成績較英國小組互動式高。這裏自然有很多爭論、質疑的地方,包括文化差異、教育是為了什麼、學生的水平和動機等等。不過,我們都知道,學生專注、刻苦和延長學習,成績一定好,未必與實驗的方法相關;更知道,能持續刻苦的孩子不多。

郎平重掌帥印,帶領中國女排,從十年低谷復甦,再奪世界盃,直通奧運。郎平認為成功之道,是要隊員能敢於問Why?以往中國女排的成功,是絕對服從、刻苦鍛練。現在隊員要有個性,有自己的觀點,要受到尊重。郎平曾往美國做教練、生活,受西方尊重個人、接納意見的觀念影響,帶進新一代的女排訓練,很容易理解。

教育向西方走,還是向東方轉,並不是靠BBC的實驗,更不是靠「管中窺好]就抄襲。常認為,香港是受教育的好地方,匯聚了東西文化、受不同教育思想的薰陶和衝擊,經濟基礎亦好,高科技令資訊交流快速而無障礙,教學策略亦多元化。

這個「快、新而多」的優勢,有時又成為教學實踐旳盲點,教師們在繁忙教務工作下,面對新點子的注入,例如近來流行「推行自主學習」,都只求受培訓時,盡快有指引、有實例遵從募仿,以完成學校領導的要求。

我們不是不敢問Why,而是不會問、不想問Why,認為花時間。任何教學改進,不理解目標、不問是否適合學校、不在學生及教師的現有基礎上改善,不質疑方法是否合用、或具效果效率;只問how,不問why,
就真正是花時間。

2015.9.10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