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影片

資訊科技發達,互聨網出現,以錄像片段作教學用途變得輕而易舉,無論從youtube下載,還是從記錄片檔案資料搜尋,都有大量選擇。

通識科的教學,就常在課堂上播映像《鏗鏘集》的記錄片,一播半小時,著學生分組討論,成因結果、不同持分者意見等等,再由組長匯報,寫在黑板上,教師做點總結,兩堂就過去了。

這種形式,不算是有效的教學,卻又很難清晰解釋,是教師教學範式(paradigm)出錯。因為學生都聽話,能力中等,覺得上課有影片看,不悶,看完又可說說意見,可惜平平淡淡,無爭辯點,更無創見。教師又認為這是還課堂給孩子,不要扼殺他們意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被動點好;亦有先要求學生課堂前觀片,上課討論,說是推行「翻轉課堂」。

記錄片是說故事,不是作教學的,把它變作教學用途,教師就要重新鋪排設計,選哪幾段,多少分鐘一段,如何調前放後,或插入其他資訊、閱讀資料,觀片要注意什麼,之間如何以問題引導,令學生有較高階的思考,吻合教學目標,就像寫引人入勝的劇本一樣,環環緊扣,殊不簡單。

這類教學,課前觀片,作用不大,一來學生未必有動機觀片,二來基礎知識薄弱,分析能力不高,仍要教師帶導。所以較為適合的教學影片,應是教師自製自拍的講解或展示,短而精,多是要澄清概念難點的數學、經濟等科,或要用影象更易表達的科學實驗等。

當然,作提升興趣用途的影片,如一段載歌載舞的英語音樂劇,目標不同,當作別論。

2016.10.27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