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學模式入英國

報載英國政府於去年暑假,宣布投入4100萬英鎊,提高數學教育質素,在小學推廣「上海教學模式」,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會帶領學生背熟和朗讀口訣和公式,將數學概念圖象化,做足夠練習,英國老牌教科書出版商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更會翻譯上海小一至小六的數學教材,包括課本、補充練習及教師用書等等。

幾屆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 ,上海學生都名列前茅,震驚英美,英教育部長,更銳意向上海學習,派教師到訪交流,並邀請上海名師,到英國傳經,希望數學成績,能大幅躍進。英譯中式教材應是提升數學成績的最後板塊。

前年暑假一連三輯的記錄片,是BBC的一個教學實驗,找了五名中國教師到Bohunt中學,以中式教學法(有紀律規律、教師講解主導、學習時間較長、多練習)教該地學生一個月,然後作統一測試,以比較中、西教學,孰優孰劣?結果中式班數學成績拋離西式(67.7454.84)

當時,龐永欣與我,寫了多篇相關東西方教學優劣、文化差異,以至兩地教學模式與習慣,會「逾准為枳」及不值得胡亂抄襲。

中式教材消息一出,討論群組有點反應,認為教育走回頭路,又操練又背口訣。
我拋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學上海計劃會成功嗎?

群組內議論紛紛,都是不認為英學生能抵得住沒太多活動的教學,較以往艱深的課程內容,不斷的練習等等。

我卻認為會成功,因為是只有提升數學測考成績的清晰目標,有有系统的教材、練習和檢則及假設有某類別的目標學生(target students) ,不以中式教學為苦。

2017.3.23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