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來自北京的頂尖中學:十一學校,4000學生,400位教師,其中有28位特級教師,175位高級教師,擁北大、清華等名校博士學位的有60人,及來自哈佛、牛津等的69位外籍教師。課程也國際化,有GCE-A Level, IB等。
頂尖高中,成績自然標青,高考650分以上有二百人,入北大、清華的有60多人,佔畢業生的五分一,很多亦出國留學,入名大學。
學校的最大轉變,是校長李希貴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留了36天,訪問取經,於2008年上任,把美國中學辦學模式搬來十一學校。學校除了資源豐厚、萬千寵愛,原是中央軍委子弟學校、重點學校,最大的特色是把一班50人的「正常」高中,由「班主任制,統一課表,有限選修課,少量課外活動,嚴厲打擊『早戀』」,改革為「走班制,可選修大量課程,不反對男女生交往等」,也就是在制度上令學生有較多選擇性和自主性。
學校「成功」,當有其他因素,包括校長魅力能力,教師團隊的凝聚等,不贅。凡有成功模式,國內爭相倒模,其可學與不可學,又惹來爭論。
魏勇與教師團隊再次訪美,就帶着以為學校已引入美國制度,學生有自主多元選擇,認為學習紥實及成績更優秀,就去挑人家的毛病,但看完真正自主、只重引發內在動機的「鬆散」學習,才嚇然驚覺短暫考試成功與終身愛上學習之別。
2017.4.27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