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學聽資訊科技教學分享,講者原來是十多年前就讀經濟科教育文憑的學生,他講解如何利用自製教學影片,剛好是我在本欄寫的課題。
他示範了如何利用一個軟件,剪輯影片,既可在畫面上逐步畫上圖表,展示供需求曲線的移動;又可以在適當位置,插入其他圖片及文字闡述概念;以及列出問題,測試同學的學習成果,作記錄及回饋。該軟件又可以有畫外音,及讓教師變身為youtuber, 偶然出鏡,可與學生互動。 影片所見,教師教學非常生動有趣,且與學生關係良好,製作也不太粗疏,也是吸引學生肯看或翻看影片的原因。
當發覺某些學生原來不懂之前的基本概念,也就另製影片,有針對性的解釋及提供前設知識;例如發現學生對金錢交易認識不足,也就沒可能理解M1, M2等概念,他就化身消費者,到附近商場店鋪拍下用不同貨幣、信用卡,以至新流行的「支付寶」之類購物,讓學生理解各種可能性,學生都覺得新鮮有趣,感到親切,學習也事半功倍。這樣做,既照顧學生的差異,及重要的是提供鷹架(scaffolding) ,支撐學生學習上的不足。
他示範了如何利用一個軟件,剪輯影片,既可在畫面上逐步畫上圖表,展示供需求曲線的移動;又可以在適當位置,插入其他圖片及文字闡述概念;以及列出問題,測試同學的學習成果,作記錄及回饋。該軟件又可以有畫外音,及讓教師變身為youtuber, 偶然出鏡,可與學生互動。 影片所見,教師教學非常生動有趣,且與學生關係良好,製作也不太粗疏,也是吸引學生肯看或翻看影片的原因。
當發覺某些學生原來不懂之前的基本概念,也就另製影片,有針對性的解釋及提供前設知識;例如發現學生對金錢交易認識不足,也就沒可能理解M1, M2等概念,他就化身消費者,到附近商場店鋪拍下用不同貨幣、信用卡,以至新流行的「支付寶」之類購物,讓學生理解各種可能性,學生都覺得新鮮有趣,感到親切,學習也事半功倍。這樣做,既照顧學生的差異,及重要的是提供鷹架(scaffolding) ,支撐學生學習上的不足。
這就是把課室的圍牆拆除,把學習搬到家中,及任何地方,只要學生肯看教學影片就成。
講者說雖然已能純熟製作影片,仍很花時間,應要同事分工及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