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用教學影片照顧學習差異

上期提到照顧學習差異要有針對性規劃及目標。

先以中學的正規學科學習為例,絕大部份教師都希望學生的公開試成績能得以提升,所以課後補課是主策略,尤其是考期前的一段時間,但多是整體式補課,多聚焦於如何應付過往考題,及針對難點解釋;在時間緊廹之下,亦難就學生的差異而設計教學,對想學,卻需過程時間(process time) 理解概念的相對「落後生」幫助不大。但現在資訊科技的進展令教學影片易於製作、儲存、修訂及重溫,多「版本」的自製影片是照顧學習差異的竅門,在本系列的較後部份會再談方法。

最重要的當然是課堂上的教學有趣有效,大部份學生都有動機學習,雖不是為某一部份學生而設計,但整體學習氣氛良好,學習成果應成正比。電子教學的盛行,以影片輔助教學比以往普遍得多。

教學影片可分為三大類:一是教科書商附送,以powerpoint為主;二是教師在互聯網上搜尋及下載影片作教材,三是教師有目標的自製。第一類是統一的標準教材,與教科書無異,不會把照顧差異作為目標,有時會有些分層習作或pop-up小知識之類,作用不大,不多說了。

第二類的下載影片,其效能及作用亦視是否符合學科教學目標而定。其中,有關科學知識、地球生態或歷史發展等紀錄片是常用的教材,透過影像及講解,令學生能掌握知識及內容,比單從課本及文字中學習有更好的效果,教師們都完全理解。至於有關語文科學習的影片,如話劇、音樂劇,我不熟悉、不置喙。嚴格來說,找好的影視教材輔助教學是基本功,與是否推行電子教學關係不大;不過,現在搜尋、下戴、儲存、優化與分享教學影片容易和普遍得多,校內同事如在教學行為上有協作互助的意識及行動,教學效能定有提升,此亦是校內如何建立及管理教學知識(knowledge managementKM)的重要一環,KM 並不應只是學生的數據管理,如出缺率、測考成績、課業記錄等,教師教 學能量的積累更重要。

另一類常下載作教學的影片多與社會事務相關,有人物訪談及事件追蹤等,多用於通識教育科,此類影片不一定與知識內容相關,不是以傳遞知識為主要目標,不是為教學而製作,教師要利用這些影片輔助教學,如何恰當運用要靠教師的功力,即如何剪裁、選取、調動影片,何時配以相關提問、那時提供機會讓學生作深入討論等等,要妥善策劃,而不是要求學生在課室內坐定定,長時間看完影片,作討論和填答工作紙


除了在互聯網上下載影片外,教師自己攝錄及製作影片,已很普遍。一來因爲「翻轉課堂」的推行,二來科技設施令製作簡單容易。既是自製,就能較針對教學目標,一般數、理、經濟等學科,都以澄清概念、輔以PowerPoint,由老師單向講解為主,最重要的是講解要清晰、層次要分明,能針對難點釋疑,較教科書商附送的PowerPoint 更細緻,學生都喜歡看,才有效果。

如校內教師團隊有良好協助作習慣,這些講解式影片可以分工,甚至全由最擅長澄清概念的同事負責便可。整理好後,可以在課前,課內及課後讓學生作預習、學習、溫習及測考前重覆翻看之用,是很好的自學教材。不過,究竟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看相對沉悶的教師自製影片是另一課題了。


近來,點撃頗多的是教師或學生填詞彈唱的教學影片,但都只是以提升學生興趣為目標,對需理解學習概念及內容幫助不大,熱潮一過,很快會沉寂,學習效果其實不強。
                                                                          (照顧學習差異系四之二)
2018.1.08 原文刊於678期教協報〈見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