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寫學校內的資源應盡量分享,尤其是好教師的教學如何能令更多學生得益,是否應有點創新想法,讓優秀同事們的好教學,讓同學及教師分享。例如,有教師特別擅長解釋數學概念,能循序漸進,分析得有條不紊的,為什麼不讓他同一時間教多幾班?
群組中立即議論紛紛。
群組中立即議論紛紛。
「沒可能,時間表很難編排。」
「我校每年都為教擔爭辯不休,教多少班、教那幾班,承擔多少個課外活動組,需否帶學生境外遊學等等。總之,每人公平分配最重要,都堅持看得到的公平才是公平。」
「我校的老師都很謙虛,你推我讓,想不到那位會承認自己教得好,可多教幾班學生。有些遇見教過的上一年學生小息前趨前問難題,也立即推卻,叫他們問今年的老師,以免不好意思,破壞老師間關係。」
在教育界多年,怎會不知道上述這些煩惱和限制;有時到學校支援,談共同願景(shared vision)、目標要一致,要賦權承責,各展所長,以至學校不能辦得似工廠,只機械式分工,應以學生為中心等大原則,一遇到教師利益、升職等問題,都變質了。
仍會積極的談資源共享,全校教師當然差異很大,難達共識,但仍可在學科組、級組,以至幾位同事,自組專業學習社群,分享知識教材,及教學影片,凝聚共力(synergy) ,而不是爾虞我詐,因競爭而摧毀專業。
2018.1.25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