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文言文教學 (二)

對小六學生來說,文言文是外星人語,是一團謎,如何為他們解謎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要解謎,就要有提示,備課時,教師們為了引起學習動機,竟想出了先猜emoji,結合圖畫文字猜四字詞語、文言短句,再估成語故事的活動,是估算了學生已有知識(成語)及生活習慣(emoji) 的設計,是循序漸進的學習。

究竟要學什麼呢?傳統的目標分類,是知識、技能、態度,即要理解什麼是文言文,如何定義;及要學懂運用方法,讀通文言、語譯成白話;及感受到文言之美。

一直以來的觀念,是要教足教懂所擬目標,先解定義,再逐個方法用例子解釋,甚麼是「留、補、換、刪、調、代」六招,最後是出習作(工作紙)讓學生填答,過一段日子測考。

教師們更利用資訉科技,把學習材料設計成可升級(level)的遊戲,因學生都喜歡打機,過關搶分最興奮,也引進了層遞式、通達學習(Mastery Learning) 的理念,又可適時插入動畫及解說,增添趣味。

大家都非常熱切的在討論,很興奮。

我本科不是讀語文,也就沒非教什麼語法知識的包袱,突然想到以下問題:

可否不教定義及六招?或只教兩招?
可否不用學生記「留、補」,而用聯想、配詞等用語?
可否讓學生從多讀幾篇文言故事中找出規律?

很快又想到要「教足所有」及能「考試打分」的光環了。

2018.4.4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