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女兒大學畢業,完成教育文憑,準備入職,問有何忠告,可成為好教師。
此是老本行,本可侃侃而談,好教師除要有高學養和教學知識,幽默愉悅,說話徐疾有致,表達能力要好,勤奮用功,最重要是有愛心熱誠、知道任重道遠等,把一切「形容」好教師的詞語一一列出。
那天,衝口而出的,竟是「有沒有sense,感覺?」。世姪女有點困惑,問是哪一種sense?
此是什麼才是好教師的範式轉移。以往的「好」是從「教」想起,是形容個人的特質,講解清,對學科內容滾瓜爛熟,擁「楝篤笑」能力,勤快負責;現在的「好」是要「感覺」學生的學習,是否學得到和有什麼難處。要知道學不到,或學不夠,是因為智能差異,消化不良,孤立無援,還是長期失敗的打擊而離棄學習,再而有針對性的改善教學,才是「好」或「更好」。
課堂上,sense就是sensibility,是說教師有否一種敏銳,從學生的行為表現,包括他們的專注、參與、疏離程度,以至答問、討論、展示等,理解到大部份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少部份學生的學習問題。所以,學生為「本」或「中心」的意念,不是在課堂是否還給孩子,或是否學生在自主學習,而在教師的教學或引導,有否易地而處,以學生的角度或理解,得知是否學到,教學是否有效。
Sense也是common sense,不是譯作常識,是共同感覺,是校內教師一同經歷教學行為而總結出來的理解,例如,單向式的沉悶講解、或機械化的小組合作,已不能令大部份學生學到,為什麼仍不改變,因為失去common sense。
2015.3.26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
2015.3.26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