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來一套台灣紀錄片,由一位十四歲國中二年級生拍攝,片名《學習的理由》,紀錄自己及同學們在國中階段對學習、測考及未來的想法。
小導演就讀位於宜蘭的國中很特別,踏獨輪車、舞蹈、戲劇,跟語文、數學一樣列為正規課,專題報告及表演展示會取代紙筆測驗,課程是讓學生充分探索和選擇學習什麼,尋找自己的熱情。但是,如果他們要繼續升學,還得經過「國中基本能力測驗」(基測),依照成績分數高低,進入不同的高中,競爭較香港的派位激烈得多。
零九年,這所沒有分數及排名的學校,第一次面對基測,這個中二生,就決定拿起攝影機,拍了這套原名《不想考基測》的紀錄片,看看這所學校、這些學生,如何面對這個新的遊戲規則,服膺於考試制度的安排,還是繼續尋找學習的熱情,自己的理想。
影片追蹤訪談連自己在內的五位同學,穿插學校生活及活動片段,家長的期望及支持,教師的同情及訓誨,內容豐富而有深度。
受訪的國中生都是純純的,多才多藝,能彈擅唱,體藝出色,表達能力好,對成功與失敗有深刻的思考,理解制度的規限,抉擇的困難,只是知道,他們的基測成績應不到水平,不會進入較好的高中。
每一段訪談都帶出很多年青人如何看教育,看统一課程,看學習與未來的關係,都是自然,發自內心,卻不負面消極,卻帶着對為什麼不能學自己想學的,要受統測合模的質疑。
推薦給教師、家長、成年人們,聽聽年青人的聲音。
2014.11.20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