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的對話

聽「自主學習」及「翻轉課堂」的分享,講者都很興奮。課堂片段上,學生表現也不錯,肯討論,有展示,算流暢,可運用大、小黑板等,有較高參與度。

聽到「好」教學行為,總想更深入探究。

「學生為什麼有此表現?」

「我堅持他們要做預習、做導學案,鼓勵他們互相合作,並養成展示習慣,連在小黑板上的字體大小,說話的音量語調,都有要求,要訓練他們。」

「學生為什麼如此聽話,肯做預習,能應付要求?」

「我有個獎懲制度,做導學案有分加,課堂好表現又有禮物,學生都很投入。」

「他們以前學得如何?成績怎樣?」

「都唔錯,雖然是第二、三組別學生,連續多年都八、九級增值,我這科很深,每年大約只有十二、三位同學修讀。以前是講解為主,條條題目都清晣講解難點,課後要做大量習題,我追得緊,又補課,與學生關係也不錯,他們都會交家課,所以肯做預習及討論。」

「對你日後的教學有什麼影響?」

「這個經驗很好,反正學校都要推自主學習;我只試了兩、三個月,只做一、兩個課題,現在會攝錄自己講解部份,我只用手機對着習題,用紙筆解釋,很快,以後學生都要在家先看,才上課,堂上討論。」

「那會否有信心保持成績?」

「有,學生都肯投入參與,課內課外合計,我這科學習時間都延長了。」

「學生在其他科的自主學習如何?他們如何分配時間?」

「我不知道了,各科自主。」

突然浮起兩個問題:學習的好成績應如何歸因?課堂內外學習是如何平衡的?

 2014.12.18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