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

談有效學習,常用一個首字母縮略詞(acronym)EAR概括。

E Engage in learning,學生是否參與或投入學習,是「學得到」的最重要基礎。無論教師如何學識淵博,自我感覺良好,沉醉於講解中,而學生卻不明所以,魂遊太虛,或處半睡眠狀態,是沒參與學習,教學怎會有效?

此所以很多教學策略都強調互動(interactive),也就製造機會讓學生協作,分組討論和展示;不過,參與活動又不一定達到學習目標,含金量低的話,只有「動」,沒「學」,那就不及專注聽一課講解清晣,有問有答的好課,後者的「參與」更高、更有效。

A Anchor the learning,是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運用學習策略,鎖緊已理解和學到的。此所以長時間只在聽清晣講解,沒有機會思考、發問、整理已學習的,學到的很快消逝。多做「筆記」,利用「圖象」幫助聯繫知識,多問一條探究問題,提升內在興趣,也就是深層學習者(deep learner)的策略。

R Retain the learning ,是如何把學到的「存留」,以為日後所用;簡單的說,是如何能在考試中展示。這是相當困難的部份,以往的想法,教師只要上課時做好講解,學生做好家課,再靠自己的努力,多温習,靠記憶,到時到候考好試就是。這一直是對傳统「乖」「好」學生的要求,隨着普及教育的實施,學習差異擴大,而考核的能力有所不同,期望所有學生自我「存留」學習是有點緣木求魚。

有些學科仍然要靠多做練習,熟能生巧;有時又要設計多樣化問答(quiz),連續性小測,加點獎懲元素;甚至要就學習內容「教」學生温習,「存留度」才會高些。
2014.12.25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