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來,每周都打三、兩次壁球,又練習,又比賽,近兩年負多勝少,常反省如何才能改善。要改進,只有兩個因素,一是技術,二是氣力。技術要長期練習才可掌握,邊際增值慢,再努力也有點遲,只好從氣力着手。
早幾年長跑盛行,朋友都跑過全馬、半馬,看來簡單,也就試試跟風,練氣,每周末,都去跑十公里,又訂下每次較上次跑長一些的目標。同時,周日就到健身室,做些負重訓練,希望長些肌肉,擊球時力度猛點,救球時腳步穩點。
做了數月,正感覺良好之時,膝蓋開始痛,而且持續,也知道是練而不得其法,或是過度運動,關節受損,肌肉疲累的後果。
唯有小休兩月,少了運動,總有點不順暢。上月,又蠢蠢欲動,見周末日河畔,年青人三五成群,戴上繽紛頭盔,騎着型格單車,馳騁往來,好不威風,心生羨慕,踏單車應較輕鬆容易,也就躍躍欲試。
那天,同事見我右踭貼上厚厚膠布,左臂一片瘀黑,急問原因,只好從實招來,是十多歲已全面掌握的單車技術,四十年沒用的後果。
同事笑說:「你培育教師,不斷提改進要建立在自己的已有基礎上,且要在地化,顧及情境因素,為什麼會知而犯錯?」
回心一想,說得有理,漠視年紀及身體狀況,且跟風做運動,自然事倍功半,甚至有反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準確理解練習的目標。
近來,學校及教師間的分享和學習很多,學什麼和如何學也要考慮情境,清晣目標。
2014.12.14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