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教學Vs小組活動

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之類的國際測試,歐美國家的中、小學生成績都低於中國及香港、韓、新、日等亞洲國家,尤其是數理科,英美政府及學者紛紛進行研究,想找出原因。

學者David Reynolds的一項研究報告,比較了英國修咸頓和中國南京九至十歲學生的數學測試結果,中國學生分數比英國的高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研究人員利用視頻分析課堂教學過程,發現兩類主要模式:一是以教師用黑板、PPT之類作為教學工具,同時透過問答方式檢驗學生的理解程度的「全班教學互動式」,中英兩地用於此類模式的時間比率為72%24%;第二類是把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進行個人及小組活動,中英兩地時間比率為28%47%。結論是:高成效教師會花更多時間於「全班教學、師生互動式」,而僅僅是個人及小組的「生生互動式」,或只讓學生自主操作。Reynolds 更為越來越多學校再加強全班教學而失望,認為這種模式有利改善大多數科目的成績。

英國教育部長Nick Gibb更大聲疾呼,希望英國學校在數學及科學這兩大科目,回歸整體教學模式。
這個呼籲,與時下流行「還課堂給孩子」的「自主學習」背道而馳。

進步主義教育者自然不以為然,認為中國的教學模式只為應試,嚴格的班級紀律加補課,會扼殺學習興趣和創意,並犧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不是教育的全部。

誰是誰非,還是回歸基本:學校的教育目標是什麼?能就文化情境,教師能量、學生能力及學科特性的基礎上,有針對性、有焦點的改善教學,才真正有效。
2014.12.28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