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受邀到中學作專業支援,都要求作較大規模的「常規」觀課,以掌握學校整體教學狀況。真接教學法(direct Instruction)仍是主流,尤以高中為甚,理由當然很多,如要應付考試、課程太多、教學時間不足等等。
直接教學法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以講解、示範、提問為主、面對全班學生作集體式教導,好像與現在推行的學會學習原則,自主探索觀念背道而驰。不過,從一九六零年代到現在,教學效能的研究都顯示直接教學法有中上效果,學者Hattie的大型分析中,效應值(effect size) 達0.59。
對教學策略毫無成見,都要視學科特性、內容性質、學生前備知識、習性等等而運用。而有效的直接教學,不是在大講堂上侃侃而談,而是最少要具備以下五個部份:
(一) 設定恰當的學習目標,而且要讓學生明確知悉;
(二) 教師能透過講授清晰解釋知識內容,能援引例子及非例子,澄清概念,亦需要課本以外的學習材科及視聽工具,強化學習;更重要的是能透過答問,提供足夠機會讓學生回應或展示其理解程度;
(三) 當教師掌握學生進度時,才給予有指導和層次的練習(guided practice) ;
(四) 學生有機會作個人練習,加深理解。
(五) 最後,教師評估學生達標程度才進入下一階段學習。
直接教學法,是要結合通達學習及適當回饋才有效果,不是講了就算。
2020.7.09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