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同事間的延續討論。
「當差異太大,就不能同步學習,把有特別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 SEN)的學生,與主流學生同學,用同一課程、教材、書本,又以為略略調適教法,就可學到,或會繼續學,是掩耳盜鈴。」
「SEN學生入主流,是融合教育的理念,要提供平等學習機會,其實在有中度及嚴重智障的特殊學校學生,也讀同一課程,觀課時百感交集,腦海只充滿學來做什麼、怎會學到的疑問。」
「所以有人認為只能融合SEN學生在學校活動及其他學習體驗,而不是課堂上的標準及規律學習,後者是要抽出來作個別照顧。」
「在主流學校,學生也有越來越大的差異,在學游泳及打球時,我們知道要立即重訂目標,改變策略,在學校內、課堂上,我們為什麼不如此做?」
「這個很容易答,所謂正規課程,有一定的標準,要考統一試,學生及家長都要追求同一目標,學校及教師有時也很被動,明知學不到也照教。而且班上學生人數多,差異大,又怎能樣樣度身訂做?」
到學校提供支援,照顧學習差異,也是在大量限制和不利的條件中進行。學校教師要照顧差異,主線仍在「大中流」的學生,不讓他們失去持續學習的意欲,是唯一的原則。方法就只能在各種限制下進行。
對SEN或尖子學生,也是同一原則。
2015.10.08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