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Steven Levitt 及名記者Stephen Dubner帶着好奇,深入探究經濟及社會事件,質疑成因與效果是否如表面展示一樣,並研讀大量數據,進行查訪,發現了更深層的真象;例如零二年布殊政府推行No Child Left Behind教育法例,以資助及獎金作誘因提升成績,陡然間,某些州學校學生成績突飛猛進,得政府高度表揚,實情是校長與教師集體作弊。他們分析了很多問題,於零五年出版了Freakonomics(怪雞經濟學),非常富趣味性,風行一時;及後又寫了續集Superfreakonomics, 今年出第三本,甩了economics, 乾脆叫Think like a freak(像怪雞般思考)。
一系列事件的追索,其實出於好奇,肯問問題,肯思考,抱疑問。
有兩點值得提出,作者認為思考不是什麼大動作,是小思考,也不是日思夜思,要對事件產生好奇,「怪雞式」、有點「不信邪」的追問,就有意思了。
二是思考的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作者以吃熱狗比賽為例,為什麼個子不大的小林尊竟連續贏得多屆大胃王,並在第一次比賽的十二分鐘內,把舊紀錄的二十五個,一下子提升到五十個?原來以往的比賽者都搏命鍛鍊大吃快吃,如何能吃「更多」熱狗,小林尊卻轉移了思考範式,如何令熱狗「更容易」吃,例如是否先食腸,後食包,飲多少水,何時飲等問題,並作比賽前作了多次試驗。現在看來,無甚特別,但最早的思考轉移,非常難得。
我們都在學校推行高階思維、培育創意等等課改意念,更基本的是如何保持學生的好奇及學習動機,而且思考不是發夢,也不是無中生有,範式轉移要建基在知識基礎上。
2014.8.28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
2014.8.28 (原載明報〈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