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疫症蔓延,學校都停課,減少接觸。隨着資訊科技的發達,電子教學必然是停課不停學的策略。
大學生的學習,相對的影響較微。因基本知識較高,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亦強,教師只要提供內容架構、書目,適當指引,有機會及平台讓學生提問交流,學習互動性仍在,亦相當有效。
中學生的學習被考試主導,要理解概念及內容,聆聽老師講解極為重要,尤其在數理等科目,有質素的教學影片(自製或搜尋) 作用極大;關鍵就在如何在播映過程中植入互動元素,如何估計學生的疑惑而作恰當停頓,強化及重覆某些難點,甚至先估算學生的發問而擬定對答,而不是平鋪直敍,對着powerpoint 的內容講一次。換句話說,錄製的影片要越近似課堂上的學習狀況越好,而不應像推行翻轉課堂時,拍十分鐘內容解說作預習。
教師製作電子習作,讓學生作課後練習已駕輕就熟,如何令學生肯主動做才是最大的困難,失去面對面的督促、鼓勵、讚賞等感性交流,學習積極性會下降,尤其是語文科的學習,讀寫說聽等能力,不是單靠看影片,只聆聽和理降,應靠師生、生生的互動,有較重的社化式學習(social learning) 元素。
停學對小學生的學習影響最大,光看影片或做網上練習,很快會失去興趣,此所以課堂上互動、活動式學習不可或缺。
2020.2.06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