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學校停擺,教師「被廹」進行遙距教學,過往很多較難改變的教學觀念及習性,可能會有所轉變。
負責任的教師,在仍是公開試主導教學的制度下,有很多包袱,例如「教唔曬書」很不安樂,試前、長假期中回校補課是常態,今次非常時期的教學「創新」,應會有點反思:需否更準確界定核心課程?哪些課題可讓學生跟導學指引自主學習?如何安排更有效的非面對面補課、及在家補習?測考的形式、時間應否更多樣化,更有持續性?
慣於面對學生,用黑板講解的教師應不會太抗拒製作教學影片,甚至化身網上KOL,學會如何吸引學生,仒他們聚焦;如何應用電子教學軟件,更易搜集及儲存學材,強化答問互動性,適時評估。亦應深入探究課內課外,課前、課後的學習如何配合,走出只在課室内學習的圍牆。
學校的教學政策,可乘勢檢討,甚至有突破性的改變:正規與非正規課程的比例,大、小班,全級教學與小組輔導的大胆分配,例如由最擅長澄清概念的教師透過視像作大課講解,其他在小組解難及點撥;教師課擔、教學角色會否因而重塑?
一直以來,學校進行集體教學,都是非常規範化的,要對應「教」與「學」的個別差異,及適應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更彈性的處理學習,是必然的考量。
2020.4.02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