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會上的討論

與小學中文科教師共同備課,喜以問題帶動思考和討論。

「我們最想學生做到什麼?有什麼目標?產出?」

「寫250字借景抒情的文章,但學生都不想作,要他們多寫以達標。」

「以往是如何教的?」

「教一、兩篇範文,學懂字詞、分析結構,什麼是景,哪些是情,賦予例子,給予指引,每段落應寫什麼,依框架作,其實不難。」

「那為什麼學生不想作?」

「是動機問題,覺得悶,且他們水準低,沒什麼詞彙,寫不出。」
「那我們應針對什麼問題設計教學?」

討論開始活起來了,卸下要教那些語文知識的包袱,從如何強化學習動機效的角度設計教學。

「是否應跟他們的生活體驗結合,或設計一個學習任務?」

「下星期剛全校旅行,可否利用這情境?」

「旅行還旅行,開心玩,要作文不大好吧?」

「那就叫他們學生拍幾張風景照片,上載校聯網,上課時可觸景生情,有大量照片,題材更多。」

「只是照片不夠,我們也作幾篇文,抒發一下當天旅行的心情,如最悠閒的一天,多點輸入,且是老師心聲,學生都感興趣呀。」

「不如讓學生自選寫作題目,最什麼的一天。」

「讓學生先小練筆,老師用提問作二次輸入,同學互相參考,豐富字詞,再作。」

上述的討論,已有齊自主學習、照顧差異及電子教學的元素了
2019.11.28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教育心語>